圖為一橋橫跨阜陽泉河兩岸。(阜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曾被視作長三角“邊邊角角”的安徽省阜陽市,乘著高鐵時代吹來的東風,投資吸引力明顯上升,“產業高地”加速隆起。一大批高精尖人才、先進制造技術和資本“搭乘”高鐵,呼嘯而至。阜陽正在變,新產業、新樞紐、新雙創正在重塑阜陽經濟。
以創新型城市創建為抓手,突出重創新、強產業,大力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開啟高鐵時代,交通“新樞紐”地位加速形成;突出創新核心地位,力爭建成全省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成果轉化聚集地……近年來,阜陽市依托長三角一體化和中部地區崛起等重大國家戰略,精準實施了一系列經濟發展新舉措,不斷推動“新”經濟發展換擋提速。阜陽牢固樹立產業興城、工業強市的發展理念,切實推動各類資源、平臺、要素向創新創業集聚,著力培育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成果轉化聚集地、特色產業承接聚集地,努力推動可持續發展,勇當皖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新產業”:科技賦能活力現
烈日炎炎,驕陽似火。在位于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北礦磁材(阜陽)有限公司的車間內,自動化生產線正高速運轉,各類高性能永磁材料從這里下線,打印機、冰箱密封條……下游產品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中。
依托國家磁性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中心)、安徽省企業技術中心、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臺,北礦磁材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調整產品結構,經營業績呈現逐年遞增態勢。“去年產值已突破3億元,今年以來生產訂單充足。”公司副總經理王繼全說,三年來,產業鏈上下游4家企業落戶阜陽,相信不遠的將來阜陽會形成磁性材料產業集群。
不僅是磁性新材料,在阜陽,鋁基新材料、煤基新材料、光電新材料等特色產業集聚效應顯現,一批“無中生有”“有中生優”的新興產業茁壯成長,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我們立足長三角和中原城市群‘雙橋頭堡’的區位優勢,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的皖豫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立足‘鐵公機水’四位一體的交通優勢,加快建設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立足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的政策優勢,加快建設中原地區新興制造業和新能源基地;立足‘百億糧倉’種養循環的農業優勢,加快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立足千萬人口及輻射周邊消費的人口優勢,加快建設區域性綠色消費中心。”阜陽市委書記孫正東說。
隸屬安徽阜陽的縣級市界首,近年來加大推進與滬蘇浙企業、大院大所合作深度,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加速科技成果異地轉化,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出了一條經濟欠發達地區探索科創驅動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進去一只舊電池,出來一只新電池;收購廢舊鋁資源,賣出高性能鋁基新材料……一些“化腐朽為神奇”的操作,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走進界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記者看到,多家長三角地區行業龍頭企業在此投資興業。在南都電源全資子公司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幾乎看不到工人。科技賦能之下,回收來的舊電池從地倉進入投料端之后,通過破碎、分揀、低溫熔煉等工藝,分離出再生鉛、ABS塑料等電池原料。
脫胎于廢舊塑料金屬等回收粗加工的界首市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打造出了國內鏈條最長的循環利用產業集群,去年工業產值突破500億元。目前,界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各科技園在全國形成回收網點4000多個,年回收利用廢舊蓄電池120萬噸、再生塑料300萬噸、再生鋁30萬噸。
在阜陽合肥現代產業園區,汽車、電子信息和綠色食品等產業正發展壯大。“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園區管委會主任吳愛國說,園區按照新發展理念制定總體規劃,同步推進生產、生態、生活三線并展的新城區建設,穩步推進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省際產業合作示范區的發展,“十三五”期間,園區年度經營收入由20億元增長到143億元。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在太和縣現代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以醫藥原料、制劑為主體,現代中藥、保健食品等產業為支撐,現代醫藥物流服務業為配套的現代醫藥產業體系正在形成,集聚近600家企業。
“今年1月至5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40.3%。”阜陽市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管成杰說,其中5月當月同比增長21.9%。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38%,對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55.2%。
“新樞紐”:高鐵時代東風來
2019年12月,鄭阜高鐵和商合杭高鐵北段通車,結束了阜陽不通高鐵的歷史。
去年6月,商合杭鐵路全線通車,讓阜陽一躍成為長三角對接中原地區的“橋頭堡”,為其融入長三角,進入中原經濟區、京津冀、大灣區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
乘著高鐵時代吹來的東風,阜陽投資吸引力明顯上升,“產業高地”加速隆起。
“高鐵工程師”來了。他們乘高鐵而來,將最新科技成果、前沿創新技術帶到阜陽,將科技成果異地轉化,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陳志成是安徽中科昊海氣體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總工程師,在上海定居,穿梭于杭州、北京和阜陽,戲稱自己是“打高鐵”上班。“商合杭高鐵未開通之前,每次從杭州坐高鐵到合肥,然后轉大巴車或租車到阜陽,單程要花上一天時間。”他說,現在從杭州到阜陽3個多小時,太便利了。
不久前,該企業采用自主研發、獨立設計和集成的稀有氣體精制裝置,生產出高純度稀有氣體。陳志成說,稀有氣體在航天、醫學、電子等領域應用廣泛,消息傳出后,一些半導體制造企業跟公司聯系對接預訂產能。
在鄭阜高鐵開通的第三天,界首便在上海成立了界首(上海)離岸科創中心。界首市委書記何逢陽說,有了離岸科創中心,該市可以共享上海的科創資源,為當地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創新動力。
以高鐵為引領,阜陽在鐵路、公路、機場、水運等方面的“新樞紐”地位正加速形成。“十三五”期間,阜陽機場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逐年攀升,航空市場發展迅猛。今年前5個月,運輸起降架次3602次,同比增長76.05%;旅客吞吐量382277人次,同比增長120.73%。
一個月前,阜陽北編組站綜合自動化管理系統開通,實現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阜陽北站6座行車信號樓、2座編尾信號樓、1座調度樓指揮功能的“九樓合一”,將過去分散的行車指揮進行集成,進一步優化生產布局,提高作業效率。
作為京九線上最大的路網性編組站,阜陽北編組站銜接京九、青阜等5條鐵路線路,是路網“一主兩翼”運輸戰略中二通道的重要節點。“2019年底,阜陽北編組站擴能改造站場工程完成,作業能力大幅提升。”阜陽北站調度車間主任王宏偉說,2018年日均辦理17925輛,今年以來日均辦理超21000輛。
今年1月至5月,阜陽市招商引資簽約項目共138個,總投資額549億元。全市在建總投資2000萬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820個,到位資金558.34億元,同比增長29.16%。
“新雙創”:創富夢想故鄉圓
35歲的馬精精不會想到,揣著“致富夢”把全家遷往江蘇無錫的自己,而今會回到故鄉“圓夢”。九年前,他到江蘇從事汽車部件加工,如今是安徽馭鵬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記者在阜陽市“接您回家”創業園里見到馬精精時,他意氣風發。“這2200平方米是我的廠房,主要生產汽車發動機核心零部件珩鉸機和珩鉸刀具。”他自豪地說,4月中旬投產以來,公司產值已超過300萬元。“現在訂單多得接不過來,今年的目標是沖擊2000萬元產值,明年翻番!”
“有個客戶在阜陽,跟我說了家鄉的環境,讓我動了返鄉創業的心思。”他說,“地租全免、稅收優惠、培訓補貼……政策這么好,我的產品附加值又高,我怎會沒信心?”
作為勞務輸出大市,阜陽1081萬人口中約有三分之一常年外出打工。近些年,返鄉就業、創業人員越來越多。2008年起,阜陽市連續14年組織“接您回家”系列活動,積極引導農民工回鄉務工、技術人員回鄉就業、投資者返鄉創業,把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我們積極建設‘接您回家’創業園,為入園企業減免房租物業費,落實水電費、網絡費、運營、培訓等補貼,為投資者提供‘隨叫隨到、服務周到、政策送到、說到做到’服務。”阜陽市人社局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科四級主任科員李天白說,目前,全市創業園區共29個,其中“接您回家”創業園11個。全市園區入駐企業866家,吸納就業人數19469人。
走進古樂博時裝有限公司,《愛拼才會贏》的激蕩旋律在車間上空響起,200多名制衣工人正在歌聲中揮灑汗水。
“公司的本市員工占八成,有四成是返鄉就業人員。”企業負責人楊桂影說,該公司主要承接日本和歐美的服裝訂單,此外,還吸納學生到公司實習,幫助他們為求職積攢“經驗資本”。
創新辦學機制,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合作。以阜陽技師學院為例,秉持“院長圍繞廠長轉、專業圍繞企業轉、教學圍繞生產轉”的辦學理念,每年為企業培養輸送3000多名技能型人才。
產研合作加速推進。在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一株株鮮食番茄宛如掛著的一串串鞭炮,長勢喜人。安徽瓦大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彬說,這是與東北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研發試種的品種。
五年前,呂彬返鄉創辦了第一家農場,目前在阜陽已有4個標準化蔬菜基地,占地約1800畝。“阜陽市積極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我們從中獲益,建成了瓦大博士科研工作站和瓦大鮮食番茄技術研發中心。”他說,截至目前,公司已研發引進番茄新品種5個,獲得自主知識產權專利21項。
近年來,阜陽持續突出創新核心地位,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正加速構建中。阜陽市科技局副局長王顯林說,該市研發投入保持快速增長,“十三五”時期前四年,年均增長33%,“阜陽正在推進實施科技創新‘4111’五年行動計劃,力爭建成全省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成果轉化聚集地。”
新起點賦予新使命,新目標催生新作為。當前的阜陽,政治生態風清氣正,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干部精神狀態飽滿。優化營商環境,強化“雙招雙引”,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系列經濟發展新舉措精準實施,全市上下充盈著“尊重企業家、尊重納稅人”的濃厚氛圍。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