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 石軍
7月24日,以“開創‘一帶一路’雙循環新格局打造產業鏈綠色發展新引擎”為主題的第七屆“一帶一路”園區建設國際合作峰會暨第七次全國企業營商環境研討會在北京舉辦。十二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石軍先生出席會議并做主旨演講,演講主題是《扎實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以下為演講內容: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企業家:
大家下午好!
剛才聽了李揚院長的報告,特別是講到了雙循環,我覺得他講得很好。李揚院長是研究得比較透,他從宏觀上、從理論上都講了很好的意見,我轉換一下角度,從實踐上和實操方面來講一講我的意見。
題目仍然是《扎實構建雙循環新格局》。從世界的角度講,扎實構建雙循環新格局,主要涉及到四個方面:一是夯實企業循環基礎;二是抓住產業循環關鍵;三是打通全國循環堵點;四是突破國際循環封鎖。
一、夯實企業循環基礎。
大家知道,企業的循環從買、生產到銷售,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如果企業一旦出現一個環節或者幾個環節的問題,企業的循環就環不起來。企業循環不起來,整個經濟、整個產業、整個國際就循環不起來。所以企業的循環非常非常重要。
前段時間,政協的經濟委員會連續不斷地組織下去調研,特別是根據民營企業反映的難點和熱點問題進行調研,回來整理報告,給中央和國務院負責同志呈送一些呈閱件,力求快速地反映大家遇到的問題、遇到的矛盾,力求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大家反映的影響企業循環的問題既是老問題,又是新問題,概括為兩句話。
第一句話,千萬不要再折騰民營企業,不要自己折騰自己。我們在歷史上和現實當中,也仍然存在一些明顯的和潛在的企業問題。最近我們跟蹤了幾戶生產實體企業,遇到了好多我們原來在辦公室、在領導崗位從來沒發現也沒有聽到的問題。幸虧各個方面、各個機構,好多有識之士發現得快,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給民營企業家吃了定心丸,這才矯正過來,才堅持下來,總書記指明了方向,才穩定了民營企業家。
第二句話,怎么樣才能把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同等看待,同樣的待遇,給予公平的政策。我們前一段時間到上海調研,晚上一直開會開到快12點了,民營企業家座談會開得很熱鬧,他們反映一個問題。中央要求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進行混改,進行重組,從40多年的改革開放來看,國有企業搞好改革,轉換機制,最有效的路子是搞好國企與民企的混改。混改遇到一系列問題,民營企業家反映的問題是:為什么非要國有企業占51%以上,我們辛辛苦苦賺的錢捆在國有企業體制當中,我們不太放心,如果賠了我們又說了不算,我們又不起決策作用,那怎么辦?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郝鵬同志,他請我們幾個去和他座談過一次,談談怎么樣才能推動國企與民企的混改,我們先挑毛病,再出主意。第一個,國有資產的流失,讓大家有所顧慮,一動國企和民企的混改就怕戴上國有資產流失的帽子。第二個,國有企業是“一套班子、兩套人馬、兩種分配機制”,兩套人馬是董事長、總經理、高管隊伍等等,一套是由中組部、國資委直接任命的,一套是面向市場招聘的人員,兩套人員工資待遇大不相同。一套班子、兩套人馬、兩種分配機制,不大好弄。第三是國有企業改制。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打交道,非要占51%,絕對控股,民企不干,怎么克服這些問題呢?我們還是那套話,積極推進改革,從體制、機制、人才各個方面入手來解決問題。到底怎么解決?我們就出了一個主意,國企的混改應當和民企一起探討增量混改的路子,把原來大本營一套羅嗦事全部甩掉,民企找到好的項目,國企有好的項目,大家都干新上的項目,重新組建項目公司,重新組建新的企業。
在調研中影響企業循環基礎的還有一個問題,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融資的問題。在全國政協委員培訓班上,大家反映最強烈的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我講了一個專題,叫做“中國錢多,民企缺錢,究竟錢到哪去了”。當時分了幾大部分,我說的這些全部都是公開發表的數據,這些熱點的問題有過去的問題,有現實反映出來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影響企業,夯實企業循環基礎的問題。比如國企和民企混改的問題,這些年有重大的突破,多數都是增量混改的路子,比如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有比較大地緩解,比如“對民營企業不要再折騰了”,總書記講了話以后,給民企吃了定心丸之后,大家開始齊心協力支持民企發展。
二、抓住產業循環關鍵。
雙循環關鍵是產業循環,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產業是支柱、產業是支撐,產業興才能經濟興,產業強才能經濟強。關于產業發展過程我總結了幾個字:
第一個階段,產業發展由“散”向“聚”轉變。過去是村村點火處處冒煙,這里一堆那里一堆,后來向工業區、縣城各個方面聚集,由散向聚轉變。
第二個階段,產業發展由“聚”向“鏈”轉變。聚集起來的企業、聚集起來的實體,聚集起來的各種要素都匯集到產業鏈上來,產業鏈拉長、拉高、拉粗,這樣大家都得到了好處,都得到了發展,由聚向鏈轉變。
第三個階段,產業發展由“鏈”向“臺”轉變。產業鏈進一步升級變為經濟平臺,現在確實到了平臺為王的層面,因為這個平臺可以擺上生產、經營,創新、創造所需的各種要素。這些要素是可以優化組合的,只要把要素擺齊,經過優化組合就會挖出很大的潛力,創造比預想的還要大的效益,大家都可以分大的蛋糕。
產業的發展,剛才會議上發布了產業鏈,鏈長單位和鏈長制,我覺得非常好。去年我到安徽合肥,專門就合肥市的12條產業鏈實行鏈長制的情況做了一個調研,我當時很佩服、很高興,很激動,到處跟他們講鏈長制實行一條鏈,一個專班,一個專班協調解決鏈條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抓住產業循環關鍵還有一個問題,現在我們提出全國的空間大布局也亟待研究,亟待規劃。我們全國現狀是“東強西弱,南快北慢”的格局。沿海發達地區是越來越強,關于西部,我曾經從山東調到甘肅,一個東,一個西,西部的發展質量越拉越大,距離也越拉越大。南快北慢,南部各個省份發展相對都快,北部速度相對都慢,這幾年就是這個格局。全國前十名的城市排行榜天津被擠出去了,武漢進來了,現在沒有被擠出去的北方就是北京了。這個問題是個好事還是個壞事呢?也是好事,也是壞事。大家發展的積極性,競相發展,你追我趕,這個是好事。但是西部地區和北方地區基本上都是我們的煤炭、鋼鐵、能源、重化基地,如果這些重化基地相對萎縮,東部和南部我們就會跟上萎縮,將來會反超這些地區,我們不能敞開口買國外的,買國外我們自己有的怎么辦呢?這就涉及到抓住產業循環關鍵。
三、打通全國循環堵點。
現在根據我們調研的情況,是線性堵點都找到了,線性的堵點好解決,科技問題好解決。但是隱性的堵點難以發現,難以解決,這主要是涉及到體制轉型的問題、社會成本的問題、行政成本的問題,好多說到沒做到,口號喊得震天響,但沒有做到。打通堵點既要重視打通硬件的顯性堵點,更要重視軟件的隱性堵點。
四、突破國際循環封鎖。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會議上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按照總書記的指示把“一帶一路”搞好,把十一個東南亞國家的合作協議落實好,和歐盟的協議繼續推進,特別是在“一帶一路”上下功夫。
我就講講自己調研的體會,講這么四個方面,講得不對的地方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各位!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