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上,有關制造業的話題熱度不減,特別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引發廣泛關注。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財富之源,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近年來,受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運行不暢、部分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等影響,國內不少制造業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在此背景下,強化對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既是制造業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制造業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必然選擇。
總體看,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制造業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結構質量,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甚至被認為是世界制造業發展史上的奇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已連續12年位居全球首位,22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如今,“中國制造”不再是低質、廉價的代名詞,而是逐步成為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影響最大的變量之一。
但也要看到,與世界工業強國相比,與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國制造業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與弱項,有些還成為影響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掣肘,正如一些來自制造業的代表委員所感慨的,“我們不能在別人的地基上蓋房子,工業經濟的發展安全性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穩增長首先要穩工業。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明顯增多。從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充分表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于振作工業經濟、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首先要把發展先進制造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先進制造業是制造業的發展方向,也是推進產業鏈現代化的關鍵之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這意味著,要廣泛應用先進制造技術、積極采用先進制造模式,著力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鏈條,在重要領域和核心環節上確保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還要兼顧存量優化與增量培育。當前,我國工業化進程尚未結束,產業鏈供應鏈仍處于中低端水平,但傳統產業并不代表沒有核心競爭力,要通過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特別是通過數字化賦能、綠色化轉型等手段,進一步為優勢產業“鍛長板”。在制造業增量培育上,要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扶持力度,發揮好“隱形冠軍”和“單項冠軍”對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支撐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有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要保持制造業比重的基本穩定。之所以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是因為制造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也是維系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命脈”,只有制造業穩定了,就業才能實現平穩增長,實體經濟發展才能不偏航。令人欣慰的是,2021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7.4%,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這是近十年來制造業比重持續下降后的首次回升。這些積極變化,將有助于穩定制造業發展預期,夯實制造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顧陽)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