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食品安全大于天,但是近一段時間以來,上海市有市民向寶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當地被稱為“中江楊市場”無證無照經營淡水魚生意、水產品處于無安全監管狀態,對上海市民的餐桌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事后,官方雖然給出了回復,但是舉報人認為所答非所問,也因此質疑寶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公眾所擔憂的食品安全問題過于漠視。
原來,在該局不予立案的答復里,只字不提是否存在非法水產品經營行為以及監管問題,只是強調被舉報的“市場”其實是一個物流公司,業務為倉儲和配送。
就這?難怪舉報的市民不買賬。
市民提出的問題清清楚楚,寶山區市監局的答復本應明明白白,比如到底是不是一個手續證照齊全的水產市場,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可惜,答復中并沒有。后來,媒體也向該局求證此事,工作人員匯報局領導后告訴記者,沒有什么可介紹的。
面對公眾、媒體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舉報和關切,顧左右而言他,不想說,也不想解釋,實在不該是監管部門應有的工作態度。舉報人因此給出不滿意的差評,應該。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市民對食品安全的自發關注,自然是因為食品安全太重要,入口的食物存在安全隱患,公眾當然無法容忍,畢竟它涉及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生活,甚至關系到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所以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都極其重視,國家層面曾多次強調并制定相關法規,要求加大監管力度,嚴把食品安全關。
但遺憾的是,從上海市寶山區市監局此次面對舉報的回應內容上看,他們似乎尚未把公眾的食品安全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也沒有表現出監管者自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依舊表現出“一頭熱、一頭涼,一頭弱、一頭強”的狀況,即高層熱、基層涼,市民維護權利弱、職能部門官老爺作風強。
對于舉報問題的市民來說,他們希望看到監管部門在態度上的高度重視,然后實事求是地調查了解,最后給出讓人信服的結論。而職能部門越是避重就輕,越是給公眾留下了是否存在尋租行為的想象空間。
完善和穩定的食品安全體系,離不開消費者和監管部門的共同努力。現如今,消費者已經漸漸養成了正確的食品安全意識,也開始積極參與到食品安全監督中來,這一點對于監管部門來說,應該是好事,畢竟算是增加了監督力量。
監管部門不出事就不上心,也是一種監管思路和工作模式,但這樣的工作態度是以犧牲公眾的健康和信任為代價,換來的是公眾對監管公信力的不信任。所以,監管部門不能總是在出了問題、發生事故之后才重視食品安全,而是要讓日常監管強硬起來,提高基層監管執法的公信力,別總是上演監管“馬后炮”。
針對這個“水產市場”的問題,上海寶山區市監局該給個明明白白的答復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