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全國人大代表張衛紅來自西北工業大學,同時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在接受采訪時有感而發:“近年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尤其是載人航天等領域攻克了系列‘卡脖子’技術,高校為此作出了突出貢獻,成為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力量。”
西北工業大學投身科技創新,特別在航空航天結構輕量化設計制造、實現裝載能力與飛行性能提升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畢業生在國家重點行業領域就業比例超過了70%。“我作為一名來自高校的代表,深切感受到黨的十八大以來西部高等教育的快速變革與發展。”張衛紅自豪地說。
在看到矚目成績的同時,政府工作報告直言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張衛紅指出目前的短板主要是基礎研究水平偏低、高層次人才短缺、關鍵核心技術亟待突破。
基于上述問題,張衛紅建議高校要準確把握新型舉國體制精神內涵,積極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匯集多個學科力量進行聯合攻關,持續鞏固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地位,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強大支撐。
建議加快布局西部高校國家級的高水平科研平臺,優化布局航空航天類全國重點實驗室,激發西部高校基礎研究和科研創新的活力。支持西部高校加強校企合作,有規模、有規劃地形成高校、企業、地方三位一體的人才、科研、產業的完整鏈條。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