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膽大包天”創辦全國首家私人包機到擁有上規模機隊的民營航空公司;從傳統多元產業到超前轉型現代服務業;從起步于印刷飯菜票的小作坊到年營業額幾百億的大型集團;從陶鋁新材料到進入益生菌賽道;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作為創一代,王均豪一直堅守著初心與使命
“人生要倒過來活。”
剛坐下,王均豪就拋出了這一句話。他有一張愛不釋手的照片:身著金色祥云圖案的中山裝,手執一把扇子,上書“明哲保昇智童道合生意人”,字字醒目。這11個字,便是王均豪的墓志銘。
鮮有人在世時早早寫下自己的墓志銘,并奉為人生圭臬,王均豪是個例外,他信奉“以終為始”的人生。
從“膽大包天”創辦全國首家私人包機到擁有上規模機隊的民營航空公司,從傳統多元產業到超前轉型現代服務業,從起步于印刷飯菜票的小作坊到年營業額幾百億的大型集團,從陶鋁新材料到進入益生菌賽道,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作為創一代,王均豪一直堅守著初心與使命。
“把墓志銘想清楚、干明白,這就是我個人的終極目標。”王均豪如是說。
“明哲保昇”——每天明白一點哲理,精神得到一點升華
“明哲保昇”是從“明哲保身”演化而來。
《詩經·大雅》中《蒸民》篇有言“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王均豪循其道而化之,將“身”改為“昇”,希望能每天明白一點哲理,精神得到一點升華,并以此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
“明哲”的種子,早在幼時便由父親親手種下。
1972年,王均豪出生于溫州蒼南縣大漁鎮魚岙村的一個普通漁民家庭,兄弟三個,王均豪排行老三。父親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影響他最深。
念及父親,王均豪眼含熱淚,他把手捂在自己的胸口,顫抖著嘴角告訴我們,父親常說:“做人要摸摸胸口的那塊‘巴掌地’,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他常常回想起兄弟三人在一起時的場景。那時,父親會深沉地看著他們,囑咐他們:“兄弟團結一條心,稻草變黃金”。
父親這些話,是那么平凡、那么樸實,卻把三兄弟緊緊擰在一起,并在他們身上植入了“行穩致遠、問心無愧”干大事的品質。
他們創造了無數個第一:第一個入股國有航空——東方航空武漢公司,第一批創辦民營航空公司——吉祥航空,第一批創辦民營銀行——上海華瑞銀行,第一批參加國資混改,重組了愛建集團……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三兄弟通過幾年打拼,完成了最初的資金積累。王均豪回想說:“大概也有幾千萬了吧。要別墅有別墅,要車有車,都能滿足。但總覺得‘巴掌地’和‘一條心’之外還缺點什么。”
后來,他們想明白了,在做一個“好人”的基礎上,更應該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企業家。
因此,均瑤集團正式提出“做中國民營企業的百年老店探索者”目標。恰逢建黨百年,吉祥航空在成立15周年、均瑤集團成立30周年之際,推出了全新系列彩繪涂裝“百年吉祥”。劉禹錫言“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機身涂裝國花牡丹,展現其實現“百年老店”的決心與希冀。
三十年,立百年。
作為70后,王均豪已經創業32年,伴隨著改革開放,從吃不飽飯到今天,一路看整個國家的快速騰飛,自身企業也得到發展,他覺得生逢其時。
于他而言,“明哲保昇”更要懂得感恩。
王均豪的老家是名將戚繼光抗擊倭寇的歷史文化名城,最近在建設,他給村里捐了1000萬元,還畫了一張圖紙給村里建設參考。“人不能忘本,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回自己的家鄉看一看,找一找鄉愁,去幫助家鄉振興,把我們在大城市見過的事情,把我們的智慧用上去。”
30多年來,王均豪先后投入50多億元用于光彩項目幫扶,3億多元用于各種公益活動和慈善事業。
“智童道合”——做一個純真的兒童,做有好奇心的兒童
2021年5月,南京,全國青年企業家峰會上。
王均豪自稱“青商老人”,他說人總要老去,這是客觀規律,但葆有童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什么是葆有童心?王均豪提出了“智童道合”。
王均豪身上頗有些兒童的純真,他常把被邀請發言笑稱為“去吹牛”,會在“六一節”祝大家“童心不泯節”快樂,會追劇《愛上特種兵》,也會聽網絡爆曲《大風吹》……
兒童的特點就是問為什么?因為兒童純真、純潔,他有很多好奇,很多問號。
王均豪作為企業掌舵人,深知創業之艱,創新不易。他進一步解釋道,如果一個企業家,沒有這種童心,沒有這種好奇,就沒有創造力,企業就死了。
王均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從來不打斷她問“為什么”,團隊也形成了都會問“為什么”的習慣。因為只有問“為什么”之后才能有創新,這是“智童”的內核。
王均豪用童心譜寫了一曲創新高歌:童心成了一個家庭文化,也形成了他的團隊文化。
今年國產C919飛機,均瑤集團旗下科技創新板塊陶鋁新材料用上100個部件,遙遙領先于世界。而原計劃是84個部件,這個過程就是不斷調整、不斷創新。建黨百年,均瑤為黨獻上了一份厚禮。
回眸歷史,均瑤集團是靠創新起家的。在“一二三四五”的企業文化中,有“兩個恒”:恒心、恒新,就是持之以恒、持續創新。創新已融入王均豪的血脈,植入企業的基因。
王均豪開玩笑說,在溫州第一次創業,在上海第二次創業,高科技世界領先的陶鋁新材料是第三次創業,現如今開始了益生菌賽道上的第四次創業。
一路走來一路歌。
這一次,他要企業家加科學家達到1+1=11,而不是=2>3。
均瑤健康做益生菌,王均豪選擇跟世界排名領先的食品工業大學——江南大學合作,校長陳衛也致力于開發中國人自己的益生菌。“志一”才能“道合”,所以“一拍即合”。
今年世界腸道健康日,均瑤健康發布了新品益生菌,以及世界唯一的國際專利菌種,讓中國益生菌走在了世界前茅。
王均豪講道,他的“智”來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他管理企業的根本理念,正是基于對傳統文化的汲取和運用。他認為,在企業管理中,有時需要一點“中庸”和“無為”,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他加重了語氣說:“貸款融資時,一定不要做無法控制、力所難及的事。”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滔滔不絕,才能成就大江大河。
“生意人”——有生機的生活,有生機的交易
王均豪曾特意查了詞典,在詞典中,“生意”有雙重讀音。第一個音讀一聲——意指有生機的生活;第二個音讀四聲——意指有生機的交易。
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王均豪甚至有點狂熱,他信奉“家和萬事興”,家庭微信群名就叫做“良心之家”。
一個“和諧之家”“良心之家”,才有陽光,才有生機,生活才能美好有意義。
有生機的生活,就是家庭要搞得好好的。他說“家和”才能“企青”。
集團設立了愛建聯合家族辦公室——這是愛建信托為貫徹國家戰略,回歸信托本源,履行社會責任而設立的。它專注于超高凈值人群家族財富管理,“家和企青”家族辦公室就是完成信托的使命。
之所以要成立這個辦公室,是因為王均豪認為很多企業危機一發生就來不及規避,存在很大風險而不自知。比如家庭資產和企業資產混同,所以要防患未然。對此,王均豪深有體會。
他談到有一個朋友的企業,妻子突然去世了,按法定繼承,由岳母和妻弟繼承股權,股東表決投票因為意見不統一,活活把企業拖住了。
“家和企青”家族辦公室就是要用法律工具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通過“防守、進攻、傳承”來全方位解決后顧之憂,保障家庭和睦,企業長青。
女兒,王均豪的寶貝。提及女兒,王均豪總是難掩自豪。
女兒考大學的時候,王均豪就問她是否有什么專業愛好,然后用均瑤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引導她。“你考慮一下,未來是不是跟老爸一起做百年老店?”
女兒考慮了幾天……這幾天,是那么漫長。她知道,這是人生的抉擇。父親的邀請里,浸透著厚重的使命和責任。
“可以!”
經過深思熟慮,女兒做出了堅定的回答。
此后,父女倆開始輕松愉快地探討大學專業的選擇。
隨后,女兒學成歸來,先在國企,之后在外企。
然后,怎么樣進公司?父輩怎么傳?新生代怎么承?
這“三后”,乃是“家和企青”家族辦公室的一套系統方案,“藥方”也用在了女兒身上。
他們依托愛建信托制度,聯合體系內外優質資源,為超高凈值人群提供綜合金融、家族傳承、風險隔離、稅務籌劃、全球配置、醫療養老、移民留學、家族治理、公益慈善事業等全方位服務。
“‘有生機的交易’就是守正,賺陽光下的利潤。”
對于多數人來說,認識均瑤是從“均瑤牛奶”開始的。
1994年,均瑤乳品公司成立,隨后幾年,乳品公司先后在溫州、無錫、唐山等地建立乳業生產基地。
乳品市場,風波種種,而均瑤乳品一直潔身自好。
王均豪說:“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有波折,這是非常正常的,眼光長遠的企業會把品質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均瑤對于牛奶品質的把握經得起市場的考驗。”說這話時,王均豪斬釘截鐵。
這讓“均瑤”品牌走進了千家萬戶。“做家人想吃的產品”,是王均豪現在的微信簽名。他將“家”和“企”的觀念熔于一爐,這也是他第四次創業的原則和目標。
開發新產品時,王均豪會跟家人聊準備推出的益生菌產品,以及產品在護肝上的作用。岳父是因為肝病去世的,表哥也是肝病去世的,所以家里人對產品都很期待。
從“家人想吃的產品”到“企業生產的產品”,王均豪演繹了現代版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良心,是責任,更是做企業“生意經”的真諦所在。
憑這,均瑤品牌享譽全國,走向世界。人們多有“座右銘”,王均豪獨有“墓志銘”,其實他的“墓志銘”就是“座右銘”。他說:“人要是能夠倒過來活一回,那才算是活明白了。”
人物小傳
王均豪,均瑤集團創始人之一,現任均瑤集團總裁、湖北均瑤大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近30年來,王均豪帶領均瑤集團在轉型中穩健發展,現已形成航空運輸、金融服務、現代消費、教育服務、科技創新五大業務,旗下4家A股上市公司,員工2萬人。均瑤大健康自1999年支援三峽庫區建設,落戶宜昌夷陵,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成為國內乳酸菌飲品知名企業,并于2020年8月成功主板上市。王均豪榮獲“全國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上海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中國光彩事業突出貢獻獎”“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民營經濟先進個人”“中國十大杰出CEO”等榮譽。
人物語錄
希望每天都能明白一些哲理,保持升華;期望像孩子一樣永葆初心,充滿好奇,做一個智慧的兒童。
做人要摸摸胸口的‘巴掌地’,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好的企業文化是帶不走、拆不開、偷不去、買不來的。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勤以教人。
多元化投資,專業化經營。
做百年老店探索者,無論成功與失敗,都給中國民營經濟留一個案例。
我是什么事情都講求“中庸之道”,要“追求止善,不求完善”。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