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聚集區,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與服務區域重點產業發展緊密結合,不斷強化主動為企業服務意識,圍繞生物醫藥行業和企業發展所需,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探索與行業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新模式,著力解決企業在產品研發、特殊貨物通關、融資、國際人才引進等方面的痛點難點,以一流營商環境為產業發展賦能助力。
一、分級管理打通研發設備進口堵點。國外已上市但國內未注冊的研發用醫療器械及零部件,由于同時具備“研發設備”和“醫療器械”兩種屬性,相關進口管理規定存在“模糊地帶”,此前無法按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對一些生物醫藥企業的研發進程產生較大影響。對此,蘇州工業園區專門制定進口研發(測試)用未注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辦法,在嚴格做好風險防控的基礎上,允許企業進口相關器械供內部研發使用。對符合辦法所規定產品范圍和分級標準的,由申請企業制定自主管理方案,明確專人管理,建立使用臺賬并嚴格逐筆記錄,確保相關器械用途合規。政府部門同步加強監管核查,其中,商務部門負責核查企業管理能力,科技部門負責核查企業研發能力與進口產品和數量是否匹配,市場監管(藥監)部門協助判斷相關器械的分類等級并做好后續監管。海關根據相關部門的意見,按照規定為企業提供通關便利。截至2021年7月,已有16家企業238批次、44個研發項目的產品進口實現順利通關,保障了企業研發工作順利開展。
二、協同查驗破解特殊貨物通關難題。生物醫藥企業在進口以真空、防光、恒溫(低溫)存儲的研發用試劑、材料等特殊貨物時,若在普通環境下直接拆箱查驗會影響貨物性能和品質。對此,蘇州工業園區海關積極與浦東機場海關對接(園區企業通過上海浦東機場口岸進口量較大),開展長三角一體化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協同試點,創新推出事前風險評估備案、事中兩段布控處置、事后風險驗證的管理模式。針對不宜在口岸海關監管區實施進境查驗的特殊貨物,建立口岸與屬地協同監管機制,實行“口岸外觀查驗+目的地綜合處置”,即貨物在口岸進行外觀檢查后快速驗放,全流程閉環運輸至目的地后,再由相關部門進行監管處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保障相關特殊貨物快速通關,為生物醫藥企業研發和生產經營提供有力支持。
三、暢通知識產權證券化渠道助力企業融資。生物醫藥企業尤其是處于初創期的企業具有研發投入高和輕資產的特點,資金需求較大,但通過銀行信貸等常規融資方式往往難以獲得足夠的支持。對此,蘇州工業園區根據生物醫藥企業知識密集度高、具備較多“高含金量”專利的特點,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模式,按照“政府引導為主、企業自主參與、產品市場化運作”原則構建專利池,以企業授權專利作為底層資產,同時引入園區國有企業增信,面向投資人發行證券化產品。首個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發行金額4500萬元,票面利率3.95%,具有額度高、成本低、融資期限長等特點。借助知識產權證券化,生物醫藥企業通過專利許可收益權交易等方式,在無需稀釋股份的前提下實現了低成本融資。
四、創新人才認定方式保障國際引智需求。生物醫藥企業引進海外人才的需求較強,但相關領域的國外執業資格、資質證書等難以與國內的人才評價體系對接,制約了國際人才來華。對此,蘇州工業園區專門發布生物醫藥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目錄,將國際生物分子學技師等27個具有代表性的生物醫藥領域國際職業資格納入目錄。取得目錄內相關資格證書、且在園區內從事相關專業的技術及管理人員,在符合學歷資歷等申報條件情況下可直接認定相應國內職稱,無需參加逐級評審,有效提升了對海外高端技能人才的吸引力,為園區內生物醫藥企業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得益于良好的營商環境,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聚集生物醫藥企業超1800家,2020年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下一步,蘇州工業園區將繼續以營商環境優化暢通產業創新鏈、供應鏈、融資鏈,助力生物企業跑出研發、融資、招財引智“加速度”。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