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有一種野果突然間火爆了起來,它的果仁價格高達數百元每公斤。這吸引了眾多農民紛紛上山采摘。畢竟只要隨意采摘幾十斤,拿去集市售賣就能獲得幾百塊。這樣的“無本買賣”簡直如同天上掉餡餅一般。
這種野果就是酸棗。對于許多從小在農村長大的80后來說,那是再熟悉不過的少時記憶。每當放“秋假”后,漫山遍野地跑,峭壁上、溝壑間,只要能夠得著,哪怕是磨破腳、刺破手也要摘下來。吃起來酸甜可口,在那個時候也算得上是難得的美味了。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曾經普通的野果,如今卻變成了香餑餑,價格賽“珍珠”。這背后有著怎樣的蛻變?
一、藥用價值被挖掘,借中藥風扶搖直上
近年來,隨著中醫“治未病”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人們對于中藥養生保健的認識越來越深刻,特別是長期患有各種慢性病及“亞健康”人群,非常適宜用中藥調解和改善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強抵抗力,達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由此也帶動了中藥材消費量的快速增長。
酸棗價格的上漲,就得益于其果仁可以入藥。《神農本草經》中記載:“酸棗仁,上品也,養肝、寧心、安神、斂汗。”由于酸棗仁藥食同源,因此被廣泛應用在藥品、食品、化妝品加工中,中藥需求量占比高達到80%左右。目前針對酸棗仁的藥用開發較為熱門,關于酸棗仁的中藥方劑有280條左右,中成藥處方有170條,保健品領域有440條。
漢代,《名醫別錄》記載:“酸棗,生河東川澤。”記載了酸棗產地“河東”,今山西省,并指明了其生境。2020年11月,山西省衛健委發布消息,認定黃芪、黨參、連翹、遠志、柴胡、黃芩、酸棗仁、苦參、山楂、桃仁10個品種為“十大晉藥”中藥材。
據悉,目前酸棗仁的年需求量在7500-8000噸左右,且每年年用量有遞增的趨勢。
二、小野果變大產業,全產業鏈優勢明顯
在長治沁縣冊村鎮的振東中藥材酸棗仁加工基地內,加工設備轟隆隆地響不停。工人將酸棗核倒入一體機,錐形磨由松到緊依次破核。然后通過風選除塵、溜篩分選,無完全破損棗核返回原料倉進行再次破殼。破好的棗仁還要進行篩選,這些棗仁要通過大小兩個等級的溜篩,從儲料倉內均勻的傳送到色選機,對酸棗仁按照顏色不同進行分選……
“這套酸棗仁加工設備是國內最先進的,自動化程度高,集破殼、風選、篩選、色選于一體,我們還建有按照GMP標準配備的專用庫,有效解決了酸棗仁在加工及儲存過程中發生的走油、變色、霉變問題,確保每一顆棗仁都符合高質量的品質要求。”振東酸棗仁加工基地的負責人說。
近年來,隨著酸棗仁的不斷走俏,沁縣作為振東多年合作的中藥材種植基地示范點,遵循“產業跟著市場走”的發展思路,縣轄的新店鎮、冊村鎮、漳源鎮等紛紛因地制宜,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與振東合作發展酸棗種植產業。
“我們現在山西、陜西共建有酸棗仁野生撫育基地20000畝。一畝地的酸棗種植在300株左右,第一年便可掛果,三年達到豐產期,一畝地能產酸棗1000斤,老百姓能增收5000元左右。”振東酸棗仁野生撫育基地負責人介紹道。
據了解,酸棗種植不占用村民耕地,在山坡地、貧瘠地都可以種植,而且容易管理,不占用老百姓的農忙時間,有利于規模化種植。
酸棗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須有國家標準來保駕護航。2016年,“國家中藥標準化項目”啟動后,致力于光大中醫藥的振東集團承擔了10個中藥材品種國家標準制定工作,其中就有酸棗仁。通過制定中藥材的產地區劃、品種選育、種養技術、采收加工、包裝倉儲等標準,以及對農戶進行種植技術指導、采收加工技能培訓等,解決中藥材生產流通“小、散、差”的問題。
發展酸棗種植,可防止水土流失,發揮生態作用。另外,經過加工后的酸棗仁屬道地藥材,在推動中藥材行業發展的同時,解決當地農戶就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共同推進。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