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歷經千年沉淀,中醫作為一種傳統醫學體系,其副作用相對較小,更符合現代人對健康生活的追求,中藥新藥、新食品原料及其他有關中藥日化產品的開發具有廣闊前景。
4月10~12日,第三屆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張伯禮院士在會上指出,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科技交匯融合,開拓出一條傳承、創新、發展之路,形成了顯著的學科優勢,引領了健康產業發展,產生了重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據有關研究機構統計,我國中醫藥產業呈蓬勃發展態勢,2022年中醫藥市場規模近4500億元,2023年增至4800余億元,今年將超過5000億元。
去年以來,中藥材價格呈現出了普漲的態勢,部分中藥材價格更是成倍上漲。業內專家指出,未來適合中國人生命基因、身體素質特點的創新藥將更多來自中醫藥。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擁有與中醫藥相關的企業226.3萬余家,其中今年1~3月新增注冊企業12.2萬余家,與2023年同期相比上漲14.6%。
一個有著巨大潛力的賽道
前不久,世界級醫學刊物《JAMA》刊登了一項中藥研究《中國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CTS-AMI臨床隨機研究》。這是中藥首次登上該刊。
據悉,隨著銀發經濟的火熱,中醫藥傳承創新越來越受重視,中藥板塊是一個有著巨大潛力的賽道。《2023國家中藥監管藍皮書》顯示,全國現存9000多個中藥品種、30多個中藥新藥獲批上市、中成藥整體合格率長期穩定在98%以上……近年來,國家改革完善中藥評審批機制的一系列政策實施促進了中藥研發創新,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帶動了工業升級換代。
“企業通過技術革新,已經實現了由傳統制藥技術轉型升級至智能制藥技術,中藥提取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的人工熬制,而是生產全過程在線控制、自動化、數字化生產的智能制造。”江蘇連云港康緣藥業總經理楊永春說。
康緣藥業數字化提取精制工廠,上千平方米的生產車間內,數十臺十幾米高的多功能提取罐矗立其中,從電腦輸入提取指令開始,提取罐便自動完成原料處理、過濾、沉淀、分離等一系列工序,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預。
4月18日,記者在重慶中藥大健康金佛山專家工作站了解到,現有8名博士的工作站,依托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000余種藥用植物,持續推動中藥種植技術及產品研發的創新,并與企業合作開發創新型康養產品,拓展企業市場空間。
重慶市南川區科學技術局局長程科告訴記者,全區建成了30萬畝生態中藥材種植基地、4萬平方米中國金佛山中藥材物流配送中心、5平方公里中醫藥產業科技園區制造基地,初步構建起“種、加、銷、醫、養、研”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重慶市中藥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藥促進會常務理事楊大堅指出,目前調理體質中藥藥膳產品市場需求大,以調理體質為重心的中藥大健康產業將迎來發展新機遇,中藥新藥、新食品原料及其他有關中藥日化產品的開發具有廣闊前景。
讓岐黃“風景”演繹“詩和遠方”
4月11日,“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紅網中醫藥頻道”正式上線,旨在打造全能中醫藥領域大宣傳格局,“新媒體”遇上“老中醫”,成為推進湖湘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快中醫藥強省建設的新圖景。
當前,中醫藥文化旅游已成消費熱點。湖南懷化把中醫藥列為旅游產業發展的重點元素,通過舉辦節會、打造集體驗與觀賞于一體的旅游產品,創新藥旅融合工業旅游新模式,吸引游客感受中醫藥文化魅力。
“入選湖南省首批中醫藥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后,累計接待游客約90批次。”在這里的博世康中醫藥公司產業園,該公司總經理助理林可可說,將完善基地建設,按4A級標準打造中醫藥文化旅游目的地。
正致力打造“中國南方中藥谷”的懷化市相關負責人稱,力爭用3年時間,中醫藥全產業鏈實現綜合年產值500億元,逐步向千億元產值、百家藥企產業集群邁進。
敷上藥酒、濕巾,用火熨棍游走于患處,藥物隨著熱量層層滲透,患者的疼痛得以緩解,引起在場者嘖嘖稱奇。這并非“魔術”表演,而是中醫藥的獨特診療手段,這樣充滿魅力的診療場景,在重慶中醫少林堂每天都在上演著。
少林堂不僅僅是一家中醫診療機構,現已成為當地醫旅融合的網紅“打卡地”,每天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堂主劉光瑞稱,這里先后建成了重慶市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重慶巴渝民間醫藥博物館、重慶市神農中醫藥研究所、少林堂國醫書院、研發制備中心等,成為當地重要的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青少年傳統文化研學教育基地。
覆蓋川、陜、鄂、渝4省市28個縣級行政區的大巴山自然保護區生態資源豐富,既是天然中藥材寶庫,也是優質的文旅走廊。正牽頭建設“大巴山藥谷”的重慶城口縣委書記張繼軍稱,通過共享大巴山中藥材資源稟賦,共興大巴山中醫藥產業,打造渝川陜鄂藥文旅產業示范帶。
“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要清楚地認識到發展國際健康旅游的重要性,更要充分發揮出中醫藥在健康旅游中的核心和引領地位。”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國際健康旅游專委會會長朱桂禎說,要把世界各地健康旅游目的地打造成為“人體健康4S店”,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健康旅游之路。
如何破解中醫藥產業發展瓶頸?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黃璐琦認為,當前,臨床優勢突出的高價值中藥產品創新依然稀缺,“高檢驗成本、低監督效率”十分突出,加上產業集約化程度低等,亟須拓寬產品研發通路,充分激發創新動能,優化中藥產業鏈和產品鏈,通過“內引外推”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中康云瓴中藥產業大數據中心首席分析師賈海彬指出,當前中醫藥產業最關鍵痛點在于“孤島效應”,未來必須在數字化引領下重構全產業鏈生態閉環和共振,為2030年實現20萬億元大健康產業藍圖奠定基礎。
據悉,中康云瓴中藥產業大數據中心組織全國近百位行業及品種智庫專家成立中康云瓴專家智庫,在打通全產業數據鏈的基礎上,結合智庫專家專業判斷,通過精準價格趨勢預測,引導產業科學決策,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藥的發展,最核心的瓶頸問題就是藥材質量。道地藥材存在著資源無序開發、品種創新不足、質量安全水平不高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中醫藥持續高質量發展。”重慶市政協委員、市中藥研究院黨委書記王勇德說,應加強中藥材種植養殖環節的質量安全監測、過程追溯及產業指導,提高中藥材的質量和安全性。
“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迅速發展應用,為中醫藥信息化高質量發展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對‘互聯網+’中醫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會長吳剛建議說,應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名老中醫學術經驗、老藥工傳統技藝等的活態傳承,依托高水平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中醫醫院以及中藥創新企業,開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鼓勵和支持智能中醫設備研發及應用。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