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1日,美國眾議院兩個委員會表示,他們正在調查福特汽車公司與中國電池公司寧德時代的合作伙伴關系,評估中國參與關鍵行業的“潛在風險”。自福特公司今年2月宣布將斥資35億美元在密歇根州建立一家電池廠,并使用全球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的相關技術以來,美國國內的反華政客就像聞著腥味的貓一樣,不斷要求福特公司“自證清白”,拿出一副不清除所有中國元素絕不罷休的架勢。
像福特這樣的美國公司,之所以選擇與中國公司合作,其原因大概正如此前《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提到的,除中國之外,任何其他國家在電池供應鏈上幾乎不可能實現自力更生,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將尋求與中國制造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據估計,到2030年中國的電池產量也將是其他國家總和的兩倍多。福特方面也坦承,美國“尚未準備好”在電動汽車生產方面與中國競爭。坦率地說,這是一個對美國自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利的合作,但這樣的機會正在被華盛頓自己人窮追猛打,這歸根結底是美國自己的一次精神內耗。
不光是電動汽車,現在幾乎在所有涉及到高科技和未來前沿產業的方向上,美西方一些人對華都抱有極不健康極不公平的零和甚至負和競爭心態。正如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日前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所說的一樣,這“就像在游泳比賽里自己穿上最先進的鯊魚皮泳衣,別人只許穿過時的泳衣,還有起碼的公平嗎?”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他們現在眼看著中國起跑獲得了領先優勢,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奮力追趕,而是怎么想辦法給中國產業的腿上綁上沙袋,這已經不僅是公平與否的問題,更是對基于市場規則建立的全球產業鏈的嚴重破壞。
有人說,汽車制造業發達程度是一個國家工業化進度的晴雨表,現在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優勢就是中國工業制造能力和工業化水平的直接呈現,更是中國政府和企業高度重視綠色環保和低碳經濟的果實。可惜美西方一些政客弄不清楚這個基本的邏輯,總是本末倒置,試圖通過打掉中國這些領先的產業來達到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結果只能是無奈地發現這些產業不僅沒被打垮還越來越強,新的優勢產業又一個一個冒出來。在電動汽車領域打壓中國企業,另一個顯著的后果就是嚴重損害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現在美西方一些人還總把光伏產業掛在嘴邊,稱絕不能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重蹈在光伏產業上所犯的“錯誤”。實際上,他們確實應該回頭好好看看在光伏產業對中國圍追堵截留下的教訓。從2011年開始美國就發起對中國的“雙反調查”,有分析稱當時美歐聯手封鎖了光伏行業全球市場的80%以上。而中國的光伏行業雖然曾經一度受到嚴重影響,但是時至今日不僅沒被打垮,還占據全球光伏組件總產量的3/4以上,擁有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和技術以及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規模。
歸根結底,在面對需要分工協作的復雜產業,尤其是新興產業,不該用零和、負和博弈的思維來看待。新能源汽車的“風”,是美國的特斯拉帶起來的,它到現在依然是行業佼佼者。中國社會從未將特斯拉視為“敵人”,反而歡迎特斯拉進入中國,最終的結果是,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獲得的巨大利潤支持了它進一步的技術研發,而與特斯拉的競爭,則是推動中國相關企業和行業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個簡單的道理是,如果無法正視競爭對手的優勢,超越將無從談起。
不少分析認為,美方有很大的概率會出臺相關的限制措施。對于國會里那幫反華政客的對華態度和認知水平,我們向來沒有什么幻想,相信我們的相關企業也會對已開始顯現的政治風險做好充足的評估和應對準備。同時我們也想指出,倘若華盛頓想要通過掐滅中國每一次技術進步來“確保自身優勢”,那么它將陷入無盡的自我折騰;而那種“把中國打回石器時代”“中國只被允許生產襯衫襪子”的傲慢心態更是癡人說夢。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