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進一步加大資本市場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力度方面,《意見》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或再融資,募集資金用于綠色低碳項目建設運營。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或再融資,并募集資金用于綠色低碳項目建設運營,將為有關企業帶來資金支持,從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帶來更多高效融資機會
作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綠色金融受到高度重視。
“金融支持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實際上這就是綠色金融的范疇,是金融支持經濟社會綠色化、低碳化的具體落地措施?!笔锥伎萍及l展戰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董曉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企業綠色融資渠道不斷拓展。截至目前,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按申萬一級職業分類統計,A股共有環保類上市公司136家。其中,2022年以來共有20家環保類公司登陸A股。
本次發布的《意見》提出,支持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為綠色低碳項目募集資金。這或將為有關企業帶來更多高效融資機會。
“這一舉措能夠支持企業直接融資,使得企業能夠有更多的資本投入到綠色低碳項目中?!敝袊鞘邪l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表示,通過資本市場的融資支持,還可以激勵企業更加重視綠色低碳發展,將其納入企業長期戰略規劃,從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認為,資本市場具有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通過支持綠色低碳企業上市融資,能夠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該行業,降低行業內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和成本,更好地支持綠色經濟發展。
目前,企業在參與綠色低碳項目時,往往面臨資金、技術方面的難題。
“資金問題是首要挑戰?!痹瑤浾f,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資金實力有限,難以承擔綠色低碳項目的巨大投資。盡管有政策支持,但融資渠道的單一性和融資成本的較高也使得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遇到困難。
董忠云表示,綠色低碳項目往往初期投資較大,更新設備、采用新技術都需要持續的投入,但傳統的融資渠道還未充分認可綠色低碳項目的長期價值和潛在收益,導致短期內企業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
“通過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或再融資,企業可以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幫助企業進行低碳技術研發和投入,購置、升級綠色低碳設備,運營綠色低碳項目,實現企業的綠色轉型升級。”董忠云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還提到,“研究制定綠色股票標準,統一綠色股票業務規則”。該標準的制定,或將進一步突出有關企業的綠色低碳屬性,在幫助投資者進行有效投資決策的同時,為相關企業吸引專項投資,達到自身融資目的。
董曉宇表示,通過融資、再融資,發揮金融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激勵各類資本優先支持工業、能源、農業綠色升級轉型等領域,引導社會資本逐漸從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退出,進入低污染和環保行業。
未來如何用好資本市場,支持企業通過融資或再融資建設運營綠色低碳項目?袁帥表示,在建立健全綠色低碳項目融資機制的同時,可以加強投資者教育和市場引導,提高投資者對綠色低碳項目的認知度和投資意愿。此外,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建設綠色低碳項目,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
債券將發揮重要作用
《意見》提出“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積極發展碳中和債和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等。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張麗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表明,我國正在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更多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到綠色債券市場中來,推動綠色債券的發行和使用。這樣的政策導向將有助于進一步擴大綠色債券市場規模,提高綠色債券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綠色投資領域。債券支持綠色低碳發展也將起到重要的效用。
綠色金融作為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在政策支持下蓬勃發展。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我國綠色債券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推動綠色金融創新的重要領域。其中,綠色債券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之一;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市場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
中央結算公司發布的《2023年綠色債券市場運行情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貼標綠色債券(以下簡稱“貼標綠債”)市場獲得較快發展,但我國貼標綠債占債券余額約為2%,未來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同時,我國還存在大量未貼標、實際投向綠色項目且符合國內外相關綠色目錄標準的非貼標綠色債券(以下簡稱“非貼標綠債”),也為推動綠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貼標綠債和非貼標綠債共同構成了投向綠色領域的債券,即“投向綠”債券。
《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發行“投向綠”債券1310只,發行規模為16755億元。其中,貼標綠債發行規模為8448億元,非貼標綠債為8307億元。在“投向綠”債券中,金融債的發行規模最大,占比為24%。地方政府債和短期融資券緊跟其后,占比分別為21%和15%。其他規模占比較大的券種包括資產支持證券、中期票據、公司債、政府支持機構債和企業債。
陳靂分析,從發行主體看,國有大企業和金融機構是綠色債券發行的主體,發行金額和占比均較高。從用途來看,我國綠色債券主要投向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綠色交通等領域。這些項目的實施不僅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能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貢獻。
“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場各方的共同推動下,2023年綠色債券市場不斷創新發行方式和產品類型,市場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各種創新產品成功落地,有效擴大了綠色產業的支持范圍。”陳靂表示。
從量化環境貢獻看,前述《報告》測算,假設貼標綠債中未披露環境效益信息債券的平均單位資金環境效益與已披露債券一致,根據已披露的綠債環境效益數據估算,2023年公開發行的貼標綠債資金預計每年可支持減排二氧化碳約394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萬噸,減排氮氧化物1萬噸,為我國綠色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綠色債券的發行不僅為綠色項目提供了資金來源,也推動了我國綠色產業的發展。”張麗潔表示。
展望未來,張麗潔表示,債券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發力點包括:一是繼續完善綠色債券的發行和監管機制,確保綠色債券的合規性和透明度;二是加強綠色債券的創新力度,推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綠色債券品種;三是加強與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的合作與交流,推動國內綠色債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本報記者 韓 昱 見習記者 張薌逸)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