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創業投資是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重要舉措。近期,針對我國創業投資市場面臨的問題,相關政策密集出臺,積極營造支持創業投資發展的良好氛圍。市場人士指出,創業投資是促進科技創新的關鍵一環,完成制度框架,鼓勵長期資金進入,有利于促進我國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促進技術創新和經濟轉型。
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
6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會議指出,要圍繞“募投管退”全鏈條優化支持政策,鼓勵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開展長期投資,積極吸引外資創投基金,拓寬退出渠道,完善并購重組、份額轉讓等政策,營造支持創業投資發展的良好生態。要針對創業投資特點實施差異化監管,落細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專業性機構發展,處理好政府性基金和市場化基金關系,充分發揮創業投資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作用。
一直以來,對于如何充分發揮風險資本、創投資本等支持創業、支持科技創新的功能,中央高度重視。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這也是“耐心資本”首次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被提及。去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指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
中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馳表示,耐心資本指的是以中長期的投資為主,堅持價值投資與責任投資,不以短期交易獲利為目的的資本。一級市場中,耐心資本多指中長期投資的私募股權基金。對于二級市場來說,養老金、保險資金、產業資本等長線資金均為耐心資本,是資本市場的“壓艙石”。這類資本有穩定的資金來源、明確的投資框架、較長的投資久期,能夠真正改善市場投資者結構、穩定市場估值中樞。
興業研究則指出,以往提到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長期資金或長期資本時,更多是站在資本市場的視角,偏重于二級市場。耐心資本是指不追求短期回報、可以承受一定波動和回撤、看重長期價值的資本,這個概念強調的是資本的長期性、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以及對市場波動的穩定性。因此,耐心資本被期望在穩定資本市場方面發揮作用。本次國常會提到鼓勵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開展長期投資,側重于一級市場。
該機構指出,創業投資是促進科技創新的關鍵一環,鼓勵長期資金進入創業投資一級市場抓住了“科技創新的錢從哪來”這個問題的“牛鼻子”。當前我國資金配置不均衡,融資結構不合理,存在資金“苦樂不均”和“錢多本少”“耐心資本”不足等問題。對于創業企業來說,資本不足的問題更加明顯,尤其是企業從初創期跨入成長期的銜接階段,資金瓶頸最為嚴峻。
創投行業步入調整期
當前,出臺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正當其時。從創投市場發展情況看,2023年以來,面對較為復雜的國際國內宏觀環境,疊加募資難、退出難、優質項目稀缺等問題,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正面臨著較大的壓力。
投中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3年中國創業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VC/PE市場新成立基金共計8322只,同比下降4.7%,新成立基金認繳規模共計6140.6億美元,同比下降9.4%,均為連續第二年下降。從完成募集情況來看,2023年VC/PE市場完成募集基金共計508只,同比減少9.1%;募集規模累計1104億美元,同比減少18.9%。從投資情況來看,資本出手整體較為謹慎。2023年投資案例數量為8534起,同比下降12%;投資案例規模為1675億美元,同比增加8%。從投資領域來看,2023年電子信息行業愈發火熱,投資案例數量達到2727起,市場占比為32%,同比上漲35%;交易規模達到428.3億美元,市場占比為26%。
今年一季度,VC/PE市場新成立基金共計1395只,環比下降38%,同比下降34%,為近三年季度新成立基金數量最低值。不過,從投資市場來看,一季度投資案例數量為1698起,環比下降12.02%,同比增長36.83%;投資規模為379.82億美元,同比上漲8.51%,投資均值環比上升12.01%。總體來看,今年創業投資市場起步穩健,整體韌性較強。
“創投行業正由此前的蓬勃發展時期轉到了現在的洗牌、重構、調整時期。面對新的變化,提出怎樣新的打法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粵科金融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林浩鈞此前表示,當前創投市場呈現出四大現象,即創投隊伍縮小、國有機構增加、市場由以前的“項目找資金”轉變為“資金找項目”、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
支持政策密集落地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長期資金對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促進長期資本形成”“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私募股權創投行業地位和作用的高度重視。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記者表示,我國當前正面臨著從傳統的、依賴資源和勞動力密集型增長模式向更加注重創新、技術驅動的高質量增長模式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源、資金投入,耐心資本作為一種長期、穩定的資本來源,能夠為新質生產力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推動經濟轉型順利進行。具體來看,新質生產力主要是以創新為主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先進生產力,這類行業具有前期投入大、短期回本較低、成長性較強的特點,需要耐心資本眼光更加長遠,更好地識別、把握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機遇,與企業共同成長,最終實現資本與企業、技術的產融結合。此外,對于企業而言,耐心資本也有助于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為企業提供戰略咨詢、資源整合等方面的支持,進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挑戰。
近一段時間,支持創業投資的政策密集出臺。去年12月6日,財政部發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境內投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全國社保基金可以投資于境內產品和工具包括符合條件的直接股權投資(含中央企業及其子公司,以及地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包括優質民營企業),直接股權投資、非上市公司優先股合計不得高于20%;產業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含創業投資基金)不得高于10%;上市公司優先股和非上市公司優先股合計不得高于5%。
稍早之前,商務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完善直接投資外匯管理,便利境外機構開展境內股權投資。支持境外機構通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方式,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
今年4月,證監會發布《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其中提到,要引導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向科技創新領域。完善私募基金監管辦法,豐富產品類型,推動母基金發展,發揮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促進科技型企業成長作用。落實私募基金“反向掛鉤”政策,擴大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份額轉讓試點,拓寬退出渠道,促進“投資-退出-再投資”良性循環。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支持創業投資,鼓勵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長期資金進入創業投資有利于培育出更多的科技新興企業,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屬于耐心資本,著眼于中長期回報,同新興企業的適配度較高。同時,這樣也能夠對資本市場發展產生引導作用,為資本市場培育出更多的優秀標的,推動市場投資者更多地關注經濟轉型的行業和公司。(記者 吳黎華 北京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