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上海駛入城市數字化轉型“高速路”,“國際數字之都”形象愈發凸顯。
工業互聯網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是產業升級轉型的必由之路。創立于2017年的卡奧斯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海爾集團重要的戰略布局,是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華東地區研發中心,旨在通過制造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產業升級,賦能工業互聯網新發展。
“對于上海而言,城市數字化的持續引領,是進一步提升城市競爭力、邁向更高能級發展的關鍵途徑。”卡奧斯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海琴是創新者亦是引領者,她一路探索,一路馳騁,通過產品、服務、資源整合創新,助力上海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發展進程,帶動卡奧斯成為上海市、松江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核心產品D3OS榮獲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獎(SAIL之星)等重量級榮譽與獎項。
“一米寬,百米深”,深耕細分領域
執一不失,能君萬物。在工業互聯網賽道上,謝海琴常用“一米寬,百米深”來提醒自己與團隊,更好地聚焦卡奧斯發展的核心主線,更好地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深耕“百米”,做細做專。
卡奧斯上海團隊融合數字孿生、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創新技術,開發D3OS數字孿生及工業智能產品方案,以數字孿生+仿真為切口,賦能上海本地企業高質量發展。例如推動上海某機械公司,從生產型制造企業升級為服務型制造企業,并助力其成為上海市工賦鏈主企業。
正是依靠卡奧斯堅持不懈的技術創新和智能升級,D3OS獲得了多項行業認可。該產品成為首批通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數字孿生解決方案評測的產品,榮獲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獎(SAIL之星)、黑客馬拉松工業人工智能競賽藍鼎獎、上海數交所2022全球數商大會年度數據產品獎等。
企業數字化轉型如何做到蹄疾步穩?在謝海琴看來,塑造引領品牌,打造引領性的數字化轉型品牌形象至關重要。卡奧斯上海團隊支撐卡奧斯平臺連續五年位列國家級雙跨平臺首位;參與國際數據空間的共建;推動D3OS成功入選聯合國工發組織全球方案,亮相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展現了上海數字化產品品牌形象,推動上海的城市數字化轉型實踐向外復制。
與時俱進,科技助力生態賦能
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的主戰場,也是拉動產業鏈大中小企業融合創新的關鍵路徑。謝海琴與時俱進,加快數字化轉型,帶領卡奧斯創新形成“大企業共建、中小企業共享”的生態賦能模式,構建了“企業-園區-行業-城市”多維度數字化賦能路徑。
其中,在企業端,卡奧斯與鏈主企業共建垂直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沉淀行業know-how(工業知識),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和強安全”輕量化應用。通過持續創新,卡奧斯賦能企業2萬多家,生產成本降低15%,生產效率提升50%,形成近百個平臺解決方案,2022年成功入選國家級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在城市端,打造區域賦能1+N+X模式,帶動城市產業數字化轉型,形成“縣-市-省”多級聯動的賦能模式,為打造一網統領、沿鏈聚合、生態協同的產業發展共同體提供平臺支撐。卡奧斯聚焦數實融合,創新推出1個公共服務平臺、N個垂直行業平臺、X個園區的“工賦1+N+X”模式,賦能全國10余個城市產業數字化升級。
謝海琴表示,卡奧斯以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城市產業底座,全方位、立體化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賦能中小企業邁向專精特新,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引擎。
“她力量”加持,融入數字經濟“新藍海”
開放創新、海納百川是上海鮮明的城市特征,在全球城市體系中具有獨特的重要地位。“上海具有巨大的數字化能級提升的潛力,產業基礎雄厚,應用場景、創新資源豐富。”對企業而言,謝海琴指出,難的是,如何從經濟數字化的角度,推動工業企業的轉型決心。
在化解這一難題上,卡奧斯在企業端的實踐是通過和鏈主企業共建,帶動鏈式轉型。首先和鏈主企業探索難度大、挑戰高的轉型,再通過鏈主企業帶動上下游的中小型企業升級。同時,卡奧斯加強與上海本地高校以及科研機構的合作,就大規模定制模式、工業智能、數據空間等領域開課題合作,通過產學研協同加快數字化賦能服務的進程。
擁有25年大型企業信息化數字經驗的謝海琴,還是國家科技部重大科研項目負責人,是《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系統與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之一,主持并參與了多個科技部,工信部、上海市、集團公司重大項目,入選國家科技部、工信部工業互聯網領域專家庫。
此次被評為2023第二屆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巾幗之星”提名獎獲得者,謝海琴坦言,數字化轉型成功,不僅僅是技術的領先,也涉及到組織、文化、流程的重塑。因此,從事這個領域工作的女性既需要有理性思維,做到邏輯縝密、規劃清晰、管理有序,也需要感性理解,具備共情能力,包容個性與多元,堅韌不拔,久久為功。“要平衡好這兩個方面并不簡單,但心態決定行動。”謝海琴從開放、專注、平衡、堅持四個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其中,首當其沖的是——開放,要保持空杯和歸零的心態,才能真正做到開放,有助于敏感地捕捉和接受新技術、新理念,并能夠更快地適應市場變化,這一點在日新月異的數字時代尤為重要。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