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有職業院校1.13萬所,在校生超3000萬人,在教育界占有重要地位,做好職業院校的育人工作意義重大。2017年中央提出“三全育人”,即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對照“三全育人”的要求,職業院校還有不少瓶頸和短板需要研究和解決。
一、職業院校實施“三全育人”的緊迫性
(一)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中國的現代化需要職業教育的現代化。職業教育肩負著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和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制造業強國需要大批技藝精湛、勇于奉獻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社會對職業教育的熱切期待。社會呼吁職業教育地位的改善?!吧w社會積習重士而輕農、工、商,貴勞心而賤勞力,千百年養成之,非一朝一夕所能返?!?社會大眾盼望著能夠改善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鄉村振興需要職業教育的助力。職業教育注重技術技能的培養,非常適合于農村的廣闊天地。產業工人需要體面的工作?,F代工人的工作融入大量的科技含量,他們希望體面的、有尊嚴的工作。
(三)產業對職教人才的海量需求。據《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到2025年,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為3000萬、缺口率為48%。 如此海量的職業教育人才只有依靠職業教育。中國從制造業大國走向制造業強國,再走向智造業強國,其背后都需要有成千上萬的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強力支撐。
二、職業院校“三全育人”的瓶頸與短板
(一)外部“三度”瓶頸
1.社會認可度低。黃炎培說:“非以職業為賤,即以職業為苦??傊?#xff0c;受職業教育者,非真對于職業抱有最高之信仰而來也?!?民眾認為,考取985/211高校是光宗耀祖,考取本科也成功,考取高職是失敗。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基本到生產一線當工人,干著臟活、累活、苦活,工資待遇也不高。而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出國、考研、當公務員。二者對比強烈、反差巨大。
2.政府支持度低。2014年建立高職院校生均撥款制度,要求到2017年各地高職院校生均撥款不低于1.2萬元。 2018年,全國僅西藏、北京、青海生均撥款達標,全國有232所公辦高職院校沒有達標。 2020年全國中職學校生均教育經費達17446.93元,普通高等學校生均教育經費22407.39元。 2019年,國家實施“雙高計劃”,每年投入20億元,分給197所高職學校。這和一些985高校每年拿到幾億元的國家投入、科研經費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2021年清華預算經費317.28億元、浙大228.16億元、北大221.34億元)相比,差距十分明顯。
3.家庭放任度高。按照目前的高考制度,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之前在中學多數為成績較差的學生。要么家庭教育不好,要么自己沒有管理好自己,導致成績落后。進入職業院校后,多數學生延續了自己之前的壞習慣,上網玩游戲、沉湎于娛樂、談戀愛等。而家長出于種種原因對孩子不管不問、放任自流。
(二)內部“三需”短板
1.院校治理體系需要完善。有位校長說得好,本科院校離開書記校長,學校照常運轉;但職業院校離開書記校長,一個星期就轉不動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期待也會越來越高,完善院校治理體系、提高院校治理水平是題中應有之義。
2.教師職業倦怠需要消除。有研究者認為,高職院校50歲以上教師、副教授、每周上課16節以上的老師職業倦怠感最強。 職業院校教師工作壓力大、論文發表難、評職稱的競爭壓力大、與學生的代溝明顯,而高職院校因為編制緊張,行政人員往往一個人要干幾個人的工作量,加劇了這種職業倦怠感。
3.學生綜合素質需要提升。職業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差、學習能力需要提高、心理問題需要醫治、學習習慣需要改善、意志品質需要增強。
三、職業院校實施“三全育人”的具體措施
(一)政府提高職教地位。中央和地方加大投入力度。據統計,全國1238所普通本科學校共有教師126.97萬人,校均1026名;1486所高職高專院校只有教師57.02萬人,校均只有384名教師。高職高專的師生比為1:29.2,遠超教育部1:22的規定。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政府要擔負起主導責任。
大力表彰、宣傳工匠大師。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良好社會氛圍,使公眾對職業教育的看法不斷向好。
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政府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待遇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職業院校的學生也要苦學技能本領,讓自己的技術精湛高超。
暢通職教升遷渠道。德國的青年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可以拿補貼、獲得技術等級證書,畢業后可以直接就業,還可以進入大學深造。
(二)學校勇擔主體責任。學校要激發教師成就感。職教學生入學時基礎差、問題多,但是經過職教老師的教導,畢業后成為擁有一技之長、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人才,這是職教人的光榮。輔導員、班主任責無旁貸;發揮行政管理人員的育人作用;后勤服務人員用自己的優質服務育人。發揮學生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社團骨干的育人作用。
(三)企業融入育人工作。校企共育學生。用先進的企業文化教育學生,使學徒對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解更為深刻。
(四)家庭輔助學校教育。關注學生、跟進教育。家校聯動、定期聯絡。以身示范、教育孩子。
(五)學生尋求自身改變。學生主動作為,用學生身邊的鮮活事例教育學生。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技術技能,教師幫助學生排憂解難。
(作者系南京大學博士,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副教授。)
參考文獻:[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M],新華網2018-09-10。
[2]田正平、李笑賢:《黃炎培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3]賈軼、許雪峰:《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現狀及對策研究》[J],滁州學院學報2022年第1期。
基金項目:
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人民至上思想融入我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批準號:2021ZDCS04;重慶工業職院骨干人才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辯證特征及其價值研究的研究成果。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