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相關國家戰略呼之欲出,市場卻已呈現資源過于集中和小公司大面積虧損的現象,市場機會在于細分垂直領域
人工智能的熱度還在持續升溫。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工智能”首度被寫入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不少代表和委員也紛紛提出加快實施人工智能國家戰略的建議。
巨大的市場空間,讓企業似乎有一種如果不做人工智能,就會被未來拋棄的急迫感。不僅是各行業巨頭在加速布局,很多初創企業也不斷入場。隨著整個行業迅速升溫,人工智能領域的“寡頭現象”開始顯現。未來的人工智能領域,只是巨頭的狂歡嗎?
政策加持 市場空間擴大
過去的2016年,顯然已經被深深打上了“人工智能”這塊烙印。據統計,截至2016年11月,全球1485家人工智能公司總融資金額高達89億美元。到了2017年,越來越多的市場專家預測,人工智能會是2017年市場的主要驅動力。
深圳狗尾草智能科技公司CTO、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博士王昊奮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說:“2017年對于人工智能領域必然是非凡的一年,公眾對人工智能的熱情和期待相當高,當然,也會有更多人愿意投身人工智能產業,我們相信人工智能在今后3—5年會有更好的發展。”
除了其自身發展優勢,人工智能產業的迅速壯大顯然也離不開政府政策的不斷推動。早在幾年前,政府對人工智能產業就給予政策支持。而此次“人工智能”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也將讓人工智能的市場空間持續增大。
據賽迪研究院預計,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2697.3億元,增長率達到17%。同時,有媒體根據Wind數據粗略統計顯示,國內有30余家上市公司布局人工智能產業鏈,主要包括軟件算法核心系統、圖像語音識別技術、計算機視覺及傳感器等領域。
中小企業參與度低
由于人工智能使用場景都還處于探索階段,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的角逐,主要還是在技術上的較量。各大企業都試圖通過深厚的技術底蘊,持續擴展應用場景。
例如谷歌聚焦于機器學習,建設智能家居生態系統、探索智慧醫療細化等領域的應用前景;Facebook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團隊,并專注于圖像識別領域;IBM 投資智能醫療決策支持市場,智慧醫療業務前景廣闊;百度則在無人駕駛與金融領域持續發力;科大訊飛通過智能語音向教育等領域延伸。
但隨著技術成果的增多,人工智能領域的“寡頭現象”也開始顯現。在眾多技術成果中,公眾似乎總是看到少數科技巨頭的身影。而在已被開發的應用場景中,市場也主要被壟斷在這些巨頭手中,這使得大多數中小企業對“人工智能”這塊“蛋糕”可望而不可即。
此前雷軍在兩會上表示,從事人工智能所需的服務器一臺就需要30萬元,企業要做這一領域至少需要好幾千萬元的投入。投入成本巨大導致目前只有巨頭企業和新興創業公司在做,中小企業參與的很少。“當前國內相關市場總規模不到20億元,除了一小部分領軍企業外,大部分人工智能企業處于嚴重虧損狀態。”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徐曉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細分垂直領域成突破點
“目前人工智能平臺構建基本是巨頭的天下,但是在細分領域特別是軟硬件結合的智能機器人和特定行業的智能應用,有很多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涌現出來,而這個趨勢也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形成平臺+應用的人工智能生態圈。”王昊奮預測說。
類似的觀點也得到其他業內人士的認同。 “未來可能進入‘寡頭權威時代’,馬太效應顯現,強者更強。想要出現BAT級別的企業很難,但在細分的垂直行業里面,可能出現一些做得很大的公司,例如人工智能醫藥公司、人工智能教育公司等。”北京大國慧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文正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說。
鄭文正還表示,任何事物都要遵循發展規律,任何紅花都需要眾多綠葉的襯托才會美麗,當世界上沒有同類生存的時候,某個存活者離死亡也不遠了。人工智能也一樣,盡管可能存在“寡頭權威”,但是不能出現完全壟斷的現象,這樣人工智能產業才有一個良好的生態。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