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是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承載區。近年來,我國全方位加強中部地區知識產權工作,助力新時代中部地區崛起取得新進展。國家知識產權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中部地區有效發明專利量達61.8萬件,同比增長19.0%;有效注冊商標量達704.4萬件,同比增長11.0%;地理標志總量約占全國的五分之一。
??《經濟參考報》記者跟隨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的“知識產權新聞發布地方行活動”走進河南、湖北等中部地區發現,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正在助力企業成長、重點產業強鏈增效以及促進特色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重點產業強鏈增效 知識產權助力企業成長
??走進位于鄭州高新區的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企業自主研發的壓力傳感器、流量傳感器、熱釋電傳感器、柔性壓力傳感器等系列產品一一亮相。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產品中有多項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公司基于自主研發的‘傳感器+監測終端+數據采集+空間信息技術+云應用’技術構建了相對完整的物聯網產業生態圈,每年為近百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各類傳感器及模組4000萬支,公司氣體傳感器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75%,居國內第一,產銷量居全球第二。”該負責人說,公司在創新方面的投入保持在當年銷售收入的6%以上,截至目前獲得專利授權989項(其中發明187項)。
??強化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是企業和重點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位于鄭州的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近年來自主首創馬蹄形盾構掘進技術等行業領先技術,研制了世界最大斷面矩形盾構機等一系列國內外領先產品。隧道掘進機產品市場占有率連續十二年保持國內第一,產銷量連續七年世界第一。
??據介紹,中鐵裝備積極開展專利轉化運用,通過自行實施近兩年產生經濟效益超過100億元;通過專利轉讓許可產生經濟效益累計超過800萬元,其中轉讓許可給上下游企業產生經濟效益180萬元,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
??“知識產權不僅是保護自身創新成果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動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及時、全面地申報布局專利,能夠為自身的技術創新成果提供法律保障,防止技術被他人非法盜用或模仿。知識產權不僅鞏固了企業的技術領先地位,還為企業進一步拓展市場提供有力支撐。”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知識產權在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的發展中也起到關鍵作用。該企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公司形成專利布局“三步走”策略,在初期注重積累數量,筑牢權利基礎,中期重心轉向提升專利質量,后期則著重通過運營實現知識產權價值變現。這一策略在助力武漢華星光電創新發展和專利風險防范中的作用逐步顯現。
??加強地理標志保護運用 助力鄉村振興
??在助力企業成長的同時,知識產權的健康發展也有效激發了區域經濟發展潛力。國家知識產權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部地區有累計認定地理標志產品543個,地理標志總量約占全國的1/5。2023年,中部地區地理標志直接年產值達2395.2億元,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河南省禹州市是中國“五大名瓷”之一鈞瓷的原產地。2003年,鈞瓷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21年,“鈞瓷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獲批建設,成為全國首批、河南省首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
??禹州市神垕鎮孔家鈞窯有限公司總設計師孔春生表示,“鈞瓷”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規范使用,使得產品在贏得消費者認可的同時,價格也得以提升,對于企業產品推廣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禹州市擁有鈞瓷生產企業200余家,從業人員超3萬人,鈞瓷年產量240萬件(套)、年產值26億元,已形成集生產、倉儲、交易、旅游、會展“五位一體”的完整鏈條,鈞瓷品牌價值超285億元。
??在湖南,桑植也成為地理標志興農富農、有效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的樣本。湖南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吳峰介紹,目前,桑植縣獲批籌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擁有8件地理標志產品,地理標志生產企業100余家,年產值13億元,幫助4.5萬余農戶增收8億多元。其中“桑植白茶”,年產5100噸,產值6.85億元;“桑植粽葉”,年產量1.95萬噸,產值2.93億元,銷量占全國市場的80%以上。
??“山西出臺老陳醋保護條例,安徽連續6年開展春茶地理標志專項行動,江西贛南茶油等地理標志入選國家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重點聯系指導名錄,河南建立鈞瓷地理標志保護和監管體系,湖北加快建設蘄艾、京山橋米等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湖南瀏陽花炮等地理標志產品列入中歐地標互認互保清單。2023年,中部地區地理標志直接年產值達2395.2億元,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有效激發了區域經濟發展潛力。”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郭雯說。
??全方位加強知識產權工作 優化創新環境
??中部地區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相關部門及各地方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強化知識產權轉化運用以及優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一攬子政策舉措。
??郭雯表示,中部地區連接東西、貫通南北,是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承載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廣闊的市場潛力。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中部地區立足“三基地”“一樞紐”的戰略定位,全方位加強知識產權工作,積極助力新時代中部地區崛起取得積極進展。
??其中,按照“一省一策”的原則,建立知識產權強省共建機制,支持中部地區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地理標志特色產業,助推經濟轉型升級。目前已支持中部地區31個城市、64個縣(區)開展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強縣建設,培育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2119家,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園區4個、試點園區13個,助力提升區域創新水平,促進整個中部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河南按照‘一鏈一策’建立健全重點產業鏈關鍵核心專利技術產業化推進機制,培育和引進一批彌補共性技術短板、具有行業領先優勢的高價值專利組合,支持建設重點產業群鏈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組建產業知識產權創新聯合體,探索設立并運營重點產業群鏈專利池,推進多元化知識產權金融支持,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河南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劉懷章介紹,截至目前,河南規模為3億元的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已累計完成項目股權投資10個,涉及金額1.95億元。
??此外,郭雯介紹,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合肥、鄭州、武漢、長沙高標準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法治化水平。在中部地區建設13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5家快速維權中心。
??“今年上半年,這些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共受理知識產權維權案件3136件,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郭雯說。(記者 汪子旭)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