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7日電??題:當長江“牽手”自貿區:黃金水道與開放紅利共振
新華社記者
萬里長江一路向東猶如一條黃金絲帶,重慶、湖北、上海等多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像一顆顆珍珠點綴其上。在這條絲帶上,黃金水道的通江達海效應與中國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同頻共振,共同書寫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開放大門越開越大
從上游的四川自貿區到下游的上海自貿區和臨港新片區,依托通江達海的優勢,很多自貿區加快建設開放前沿陣地。
7月中旬,國際航運物流企業丹麥馬士基公司旗下“美景馬士基”號貨輪從上海洋山港出發,分別捎帶384只集裝箱至天津港、821只集裝箱至青島港,成為該公司又一艘從洋山港出發的“沿海捎帶”貨輪。
2022年5月,外資班輪“沿海捎帶”業務落地上海,標志著我國國際航運領域的開放實現重要突破。對航運企業來說,這項業務能夠助力其優化航線網絡,釋放更多運力。
馬士基大中華區總裁吳冰青說,截至目前,馬士基公司共66條船舶獲得交通運輸部許可,開展青島、大連、天津與上海洋山港之間的外貿集裝箱貨物沿海捎帶業務試點。
2023年4月20日拍攝的重慶果園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唐奕 攝
重慶自貿區果園港片區在國內第二批試點啟運港退稅政策。“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前,貨物要從上海洋山港離境并辦理結關手續后,才能申請辦理退稅,一般要2個月。”中鋁西南鋁板帶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王建國表示,現在貨物在重慶果園港辦理放行手續后,海關會立即自動生成啟運港出口報關單。公司憑此單即可申請辦理退稅,僅需2天到3天就能拿到出口退稅款,“更有信心拓展海外市場”。
新動能加快成長
長江畔的湖北省宜昌市白洋港內,新的保稅物流園區正在抓緊建設。未來這里將建成新的三峽保稅物流中心,補齊白洋港的功能短板。
過去,由于白洋港沒有保稅功能,許多外向型企業只好把進出口業務放在外地公司。湖北自貿區宜昌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保稅物流中心與白洋港一體化運營,企業“舍近求遠”的問題迎刃而解。如果按進口額200億元計算,企業一年大約可節約財務成本近6000萬元,同時還可以推動宜昌外貿體量提升50%以上。
跨國企業康寧公司是重慶“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在重慶和四川同時布局了玻璃基板生產基地。由于生產玻璃基板的原材料需從海外進口,位于重慶自貿區的果園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行后,康寧公司立即在區內設置了原材料儲運中心。
每周,都有來自海外的原材料通過江海聯運抵達果園港的保稅倉庫內,待到生產時再分發到重慶和四川的生產基地。僅此一項,就可為康寧公司節約5%以上的物流成本。
“通過江海聯運以及保稅倉儲模式,既節約了公司的物流成本,也為西南地區顯示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康寧顯示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屠巍介紹說。
制度創新向縱深挺進
長江沿線的自貿區,不斷推出各種制度創新舉措,為全國改革開放貢獻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今年上半年,重慶自貿區兩江片區深化改革,形成“多措并舉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核心區”等16個制度創新案例。此前,兩江片區的“市場綜合監管大數據平臺”“涉外商事訴訟、仲裁與調解一站式糾紛解決機制創新”分別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第三批、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
湖北省近期制定《湖北自貿試驗區創新工作指引》,提出將圍繞未來信息等領域,建設未來產業發展先導試驗區。其中,武漢片區將創建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打造“數字貿易港”。
空中俯瞰建設中的上海臨港西島中銀金融中心項目南北塔樓核心筒建設工地(2023年4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方喆 攝
經過近4年的發展,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已初步構建起“五自由一便利”的開放型制度體系,圍繞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和數據的便捷聯通,形成了87個具有代表性和引領性的制度創新案例。
上海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陳金山說,成立近4年來,臨港新片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21.3%,今年上半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超過50%,顯示出新片區巨大的發展活力。(記者何欣榮、周凱、徐海波、楊有宗)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