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市綦江職業教育中心高度重視校企合作,充分整合多方資源,始終堅持以規范和安全為原則,完善學生實習系統管理制度,創新校企協同育人的管理合作模式,在協同育人、做細做實做優學生實習管理等方面大膽探索,形成了校企共創“五四三”合作模式。
校企家三位一體,對學生實施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常態管理。學校堅持“四不送”原則,探索出一條“教師實地考察—企業來校—校企雙選會—簽訂合同—入職到崗—實習指導檢查—跟蹤評價服務”的精細化管理途徑,形成有效的檢查報告和考評成績,讓學生實習過程可管、可控、可視。
信息化動態管理。學校通過短信、微信、QQ等信息化手段,落實“日匯報、周聯系、月回訪”的管理制度,做到實習管理無死角、無遺漏,實現實習動態化管理。
家校化合作管理。學校在學生實習前會召開家長會,向家長說明實習單位情況、實習工作內容、實習生活環境等,簽訂《學生實習申請書》《學生實習家長知情同意書》,明確各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健全學生實習信息通報制度。學校邀請部分家長到實習單位了解學生實習情況;定期向家長報告學生實習情況;及時和家長溝通,聽取家長建議,與家長一起幫助學生解決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依托校企深度合作“五四三”模式,創新實習教學模式
學校提出校企深度合作“五四三”模式,在培養高素質職教人才的途徑上,深入研究校企合作模式,加強校企合作意識,建立校企合作機制,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其中“五”是指五個融合內容模塊,即利益融合、文化融合、技術融合、資源融合、人才融合;“四”是指四種聯合辦學形式,即?“工廠化”辦學、“實體化”辦學、“合作化”辦學和“培訓化”辦學;“三”是指三項人才培養定位,即校企合作雙師施教、工學結合雙軌同步、學歷能力雙綱并舉。
學校依托校企深度合作“五四三”模式,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充分體現校企協同育人的4種實習教學模式。
一是“合作化”辦學,定期定點式實習教學。學校充分利用綦江區內的旅游資源,與綦江旅投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派學生到萬盛黑山谷旅游景區、古劍山旅游景區、大羅花壩度假區、老贏山旅游景區等參加導游講解,選拔優秀學生利用節假日去綦江博物館和教育博物館進行講解。此外,學校組織學生定期到區內的大型賓館見習,學習賓館的管理和服務技能。這些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也為到綦江區旅游的游客提供了服務。
二是“實體化”辦學,聯合共建式實習教學。學校與重慶江輝汽車和重慶合信汽車聯合辦學,采用“請進來”的方式讓有經驗、有技術的專業師傅到校進行汽車維修專業技能培訓,共建實訓場地和對外汽修廠,同擔風險,同育人才。同時,讓學生“走出去”,到專業的汽車維修廠學習技能,真正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三是“工廠化”辦學,課堂車間一體式實習教學。“學”與“工”零距離,育人目標與用人目標直接對接。學校“教學車間”既是實訓課堂,又是產品生產車間,將消耗性實訓變為生產性實訓,讓學生養成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崗位需求的職業認知、就業技能、工作態度、職業精神及心理狀態。為更好地踐行“工廠化”辦學理念,實現學校與企業無縫對接,使學生盡快了解企業,適應企業的崗位工作要求,“南州模具廠”應運而生,在實訓教學中實行工廠車間式管理,將職業素養具體化為:規范實訓教學秩序,加強遵章守紀、執行力教育;敬業精神、質量責任意識培養;安全操作習慣培養;“6S”管理理念的灌輸;團隊意識培養。
學校把對實訓學生的考核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跟師見習,解決學生的生活費用;第二階段嘗試實習,對合格產品師徒各分一半酬勞;第三階段獨立生產,合格產品按價計酬。該廠先后培訓機械加工專業優秀畢業生近100人,大多成為企業骨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崗位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同時,也為“雙師型”教師培養提供了有效載體。
四是“培訓化”辦學,現代學徒制式實習教學。學校將辦學職能定位為學歷教育與社會培訓并舉,認為這是職教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2012年經市教委批準,學校與重慶東之星航空公司簽訂協議,成立民航服務人才培養基地,為學生實訓實習和學生民航安檢資格考證提供了保障,確保了學生就業渠道暢通。
校企聯合辦學以來,企業派技師到校授課,學生在學習期間直接參與企業生產中,增強了學生的崗位勝任力和職業素養。其中重慶東之星航空公司派專業教師到校承擔了所有的專業課的教學,為學生進入大學和將來到航空公司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在學期末組織學生到重慶機場實習,實現學生從課堂到崗位的無縫連接,實現教學、生產、育人的有機融合。學校4屆畢業生中,有的畢業生成為了了空姐、空少,有的畢業生留校任教,有的畢業生到機場擔任貴賓接待、安檢、地勤、安保等工作。畢業生綜合素質受到用人單位一致好評。
綦江職業教育中心“校企深度合作‘五四三’模式的實踐研究”課題成果曾在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上展出,贏得了各級領導、專家、教師的好評和贊譽。未來,學校將繼續進行探索實踐,主動對接行業、企業需求,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