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博制圖
在一次路演時,一位香港記者問我:“掌管兩家大企業,您覺得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我回答他:“我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抓住了機遇,看到機遇后,制定一個清晰的戰略,并且義無反顧地做下去。”
《孫子兵法》有言:“善戰者,求之于勢。”中國建材也好,國藥集團也好,近年來的快速發展都是在順“勢”而為。這個“勢”就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這兩大歷史機遇。過去10年間,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規模擴大的速度都很快,中國企業也呈現出爆炸式發展和井噴式成長態勢,這種發展帶來的不良后果就是產能過剩。產能過剩了,就要進行聯合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大企業整合可以說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對企業來說,這樣的機遇是不常有的。
企業和人生一樣,機遇往往不是均勻、連續的,而是瞬間出現的,重要的機遇可能只有一兩次,有的機遇則可能十年甚至百年都遇不到一次。同時,機遇不是等來的,需要有心人去發現,企業領導人更需要有一雙發現機遇的慧眼,因為很多機遇是不易察覺的。從某種程度上講,如果機遇那么容易被發現,清楚地擺在所有人面前,也就談不上是什么機遇了。
機遇來臨時,應該怎么辦?你需要做的就是跳起來,抓住它。當然,前提是你要真能跳得起來并有本事抓得住它。否則,機遇出現了,你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溜走。我們常說,機遇只會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就是這個道理。但一些企業的問題是平時準備不夠,關鍵時刻跳不起來。也有企業在不是機遇的時候孤注一擲,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想攬“瓷器活”,得有“金剛鉆”。那些沒有戰略目標,盲目行動,準備不足的企業,注定會摔跟頭。
中國建材近年來迅速聯合重組了上千家企業,看上去這是個機會性事件,實際上遠不是那么簡單。我們在重組過程中,從重組區域的選擇、重組方式,到人員安置等每個環節,都事先做好了詳細的規劃和分析。在每一次出手之前,我們都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
說到“準備”二字,我自己也深有感觸。作為企業家,既要有對機會的敏感度和清晰的方向感,還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絕不能打無把握之仗。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所以,企業家起早貪黑地苦干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善于思考與觀察,關鍵的時候能夠做出決斷。正因為如此,我這些年來一直要求自己凡事都要慎之又慎,謀定而后動。
機會面前要做好準備,機會來了還要有行動速度。很多機會稍縱即逝,它不會一直在那里等你。尤其是當今這個時代,比的就是誰先有想法,誰先行動起來。如何抓住機會?我的訣竅就是一個字——快。
就重組這件事而言,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對于其中的每個重要環節,我們都要想到、說到,關鍵還要做到。我們常說“先機”,在機會面前,哪怕你只比別人快半步,機會就是你的了。
古語有云“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說的是軍隊未行動時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樣沉靜,一旦行動就要像逃脫的兔子那樣敏捷。我覺得,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都要先進行反復分析和深入思考,盡量把問題考慮周全,之后再淡定從容地等待機會。一旦機會來臨,就要毫不遲疑,快速出手。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