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強調要推進改革,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穩中求進確定為今年我國經濟工作的總基調,這是黨中央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做出的一個判斷和抉擇。我想就打造我國新的綜合競爭優勢這個主題談幾個要點。
第一點,當前,世界經濟進入調整期,整個世界經濟增長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處于比較低迷的狀態,這是當前國內外經濟學家普遍的共識。這就需要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和做好預判。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主要原因就是對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最深層次原因的剖析沒有完全把握住癥結。當時國內外大量的分析認為,這次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美歐經濟結構失調,也包括中美經濟發展結構失調,美國過度消費,中國儲蓄率過高,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關系處理不當,美國金融創新過多以及華爾街的貪婪等等,這些分析判斷都從不同角度找到了深層次的原因。
但是,為什么這危機發生在美國,由美國引起?為什么這場金融危機還在持續,沒有很快解決?為什么日本失去了十年,再次失去十年,有可能還要失去十年?是因為日本企業家的素質、員工素質下降,還是因為什么別的原因?
我認為,這次金融危機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世界主要國家實體經濟國際競爭力發生了根本變化,全球一些主要大國的產業結構競爭力發生了重大變化。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一個國家的綜合成本快速上升,導致競爭力下降。下降趨勢為從勞動密集型到資金密集型再到技術密集型,最后到高新技術。所以,美國傳統產業競爭力遇到了新型經濟體或后發優勢大國的強有力的挑戰。隨著中國、印度、巴西等等新型經濟體具有后發優勢的國家快速發展,對傳統產業提出了重大的挑戰。
第二個深層次的原因,是由于國內有效需求相對不足造成的。中國經過30多年的快速增長,依據中央判斷,我們完全處于戰略機遇期,那么為什么中國經濟30多年保持了近10%的增長?這里面至少有四個重要因素,一個就是相對較低的要素成本;第二是國內廣闊的市場空間;第三是很高的儲蓄率;第四是后發國家強有力的優勢。現在的問題是,經過30多年,國內需求相對開始下降,但是我們的需求還很廣闊。改革開放引進了47萬專利技術,從過去的跟跑變成領跑,絕大部分企業相當難,技術遠遠不夠,原材料、工藝、很多參數完全不知道,沒有創新要領跑就很難。
儲蓄率雖然很高,但重要的是我們的人工成本、綜合要素成本是在上升的,這些導致我們的競爭優勢下降,很多紅利上升。要打造新的綜合競爭優勢,就需要加快轉型升級。不轉型升級,不可能有新的競爭優勢。我們既要看到變化,也要看到新的挑戰,工業化要競爭力,就要向更高端的產品線發展。沒有自己的技術,沒有高素質的員工,沒有能夠掌握研發、維修、運營的一整套的團隊,根本沒有競爭力。
第三點,我國雖然面臨很多挑戰,但是仍然屬于戰略機遇期。世界經濟雖然長期低迷,但是普遍認為,今年要好于去年。原因如下:第一,美國經濟復蘇比我們預想的要好;第二是歐債危機雖然不排除繼續惡化的可能,但是歐債完全導致歐美崩潰的可能性不大。
整體而言,世界經濟總體還是比較好的,中國經濟雖然從10%下降到7%、8%,但是發展潛力還很大,城鎮化、工業化還有機會,只要我們能夠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再通過體制創新,進一步把潛力、活力調動起來,中國經濟在15到20年保持7%、8%的增長是完全可以的。
(作者系國務院國資委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