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黃奇帆。
“2014中國企業500強發布會暨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于9月1日-3日在重慶舉行。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黃奇帆在演講時稱,重慶將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
黃奇帆稱,三中全會部署今年是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元年,整個國家都進入了蓬勃的改革開放過程,改革有紅利,改革能打破束縛,改革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所以,重慶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在市委的領導下,市委市政府今年安排了130項改革,同時重點推進25項改革,其中有22項是經濟領域企業領域的改革。這些改革已經過市委全部批準,市政府全面在推進和落實之中,會產生很多的改革的紅利。
以下為演講實錄:
黃奇帆:尊敬的忠禹會長,各位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大家看到這兩天重慶在下雨,我剛才在開會處理災情的事情,來晚了。根據會議的主題,我首先要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參加500強會議的企業家,各企業集團的代表蒞臨重慶,并進行這樣的會議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按照會議的主題,全球經濟變局下的大企業改革發展,我想站在重慶的角度,向大家提供幾個方面的情況。
世界經濟在全球化的背景當中,盡管有經濟危機,但是開放的格局沒有變,中國在未來的五年、十年、五十年、一百年還會更大的開放,中國更大的開放主要的體現從高度上講,向自由貿易區的方向發展。從廣度上說,就是從沿海的開放向中國內陸的開放,從深度上說,就是從工業制造業方面的全球化逐漸向服務品、服務貿易的全球化方面發展,在這方面重慶這幾年按照中央的要求,國務院的部署,努力地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有一定的體會。
中國的開放主要體現在沿海,過去30多年,開放的成果進出口貿易的80%是沿海8個省形成的,外資每年1400-1500億美元,到位資金87%是沿海的8個省形成的,內陸22個省只是很小一部分,中國的東西部差距事實上是開放造成的,但是是不是內陸就不能開放呢?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德國是歐洲,西歐的內陸地區,沒有人認為德國比倫敦、比英國、比巴黎、比法國不開放,所以開放是一種觀念,是一種制度安排和文化,它和地理位置有關也無關,內陸開放高地的本質就是在于制度安排。
這幾年圍繞著一個地區開放不開放,首先有沒有大通道,有沒有大通關,有沒有大平臺,這是三個開放標志性。重慶這幾年在黨中央國務院支持下,進行了這3個方面的著力建設,目前有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說水陸空都成為中國內陸的交通樞紐,空港在五六年以前,機場只是一千萬吞吐量不到,現在已經接近三千萬,五年的時間機場客流量和國際貨運的吞吐量在國際民航組織有一個通報,這五年全球增長第一的是重慶機場,第二名就是迪拜,所以重慶機場已經成了民航總局樞紐性的國際機場。
我們的水港本來就是長江上游主要的樞紐港,鐵路原來是內陸的一個鐵路樞紐,因為有了渝新歐,成了中歐鐵路聯運大通道的西線的主體,東線從哈爾濱到墨西哥到中歐,西線主要現在是重慶,經過新疆、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等,我們也成了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的載體。
最近國務院有關部門也賦予重慶機場是內陸一類口岸機場,港口是一類口岸的港口,特別難得的是,在去年年底,賦予重慶渝新歐的起點作為中國內陸一類口岸,三個樞紐也是三個口岸。因為火車本來在內陸不稱之為口岸,口岸總要在邊界上,重慶的口岸,關檢以后上了火車,到了邊界上不需要重復關檢,關檢執法互助,信息共享。三個樞紐又成為三個口岸,就意味著這三個樞紐是國際樞紐,不僅是內陸的樞紐。
我們在這三個樞紐和口岸邊上有三個保稅區,港口是一類口岸,同時旁邊有3平方公里的保稅區,機場樞紐旁邊有一個機場保稅區,我們叫兩路保稅區,在鐵路車站的旁邊也有一個綜合保稅區,十平方公里。實際上國務院在三年前批準的重慶這兩三個保稅區,使得三大樞紐有三大保稅區,在當今中國內陸地區水陸空每個樞紐都成為口岸,都有保稅區配對,這是獨此一家唯有的平臺,三個三合一給重慶有了開放的標志性的概念、標志的特征,給重慶帶來了什么呢?有三個數據為證。
第一,五年前,重慶進出口貿易60多億美元,僅僅五年的時間,去年到了687億美元,漲了十倍,這是在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內陸地區猛漲十倍,每年差不多總要漲40、50%,今年1—7月份重慶進出口繼續上升50%,我預計今年重慶進出口會接近或者突破1000億美元。
第二是外資,五六年以前,重慶地區的外資,重慶就是10億美金,11年開始我們進入到每年100億美元,已經連續三年跨過百億,所以我們跟沿海八個省并列成為國家每年引進外資100億美元的地區。這就是開放的成果,有了這個開放,使得重慶更好的發展。
重慶這種開放意味著內陸地區西部地區,只要按照中央三中全會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方針、措施走,重慶一定能夠更好的發展,而廣大的500強企業也順應中國內陸開放加快全球化的布局,會是很大的事業。
第二,結構調整。當今中國保增長,如果不調結構,要保增長也保不住,要穩增長也穩不住,只有調結構,才能真正在新的平臺上穩增長。調結構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科技革命、科技創新驅動的新趨勢推動產業的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按產品的生命鏈條,上游、中游、下游集聚形成一體化發展,最重要的就是龍頭企業的龍頭產品和零部件原材料能夠一體化,不管是一般貿易類的工業制造業,還是加工貿易類的工藝制造類,只要是全球化分布的,都該體現這樣的特征。
重慶在這方面這幾年按照中央的要求,也嘗到了甜頭。比如說,在重慶作為內陸,五年前是沒有加工貿易的,是零的,也沒有電子產業、網絡終端產品、電腦、打印機各種手機產品基本上是零,這幾年用了四年多一點的時間,形成了中國國內最大規模的網絡終端產品產業集群,我們把它叫做5+6+80,所謂5就是世界最著名的5家網絡終端廠商,包括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臺式電腦、打印機等這些電腦產品,也包括服務器、路由器、通訊設備,這些品牌商到重慶扎堆下單。第二位這些品牌商加工的企業,占了全球網絡終端產品的90%份額的6個加工企業都扎堆到了重慶,終端產品制造。同時每個終端所需要的零部件原材料的80%零部件都在重慶落地,這樣就形成了叫5+6+80。他們在這四年多的時間里,從零到今年可以形成6000億人民幣的產值,就形成5+6+80這一堆企業為重慶做了6000億的產值,90%不是出口的,6000億的出口有幾千億的出口,再加上一部分的進口,今年可以接近1000億美元的進出口就與此有關,它是全球化的產業。
大家為什么會來呢?讓企業免稅,土地不要錢,勞動力便宜,是不是靠西部可憐巴巴的資源要素切割吸引的呢?最重要改變了沿海加工貿易的模式。沿海20多年加工貿易,從90年以后就是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原材料零部件從世界各地運到沿海,加工成為企業銷到全世界,這個加工貿易好像是吃虧,一個電腦五百美元,加工貿易過程六七十美元,只占百分之十幾,六七十美元能夠賺的錢就是十幾美元,只占3%,好像加工貿易不合算。
從重慶來說,沿海油電煤氣運成本提高,加工貿易搞不下去,轉移的企業拉到重慶,如果按照沿海的模式兩頭在外,原材料、零部件兩千多公里,從沿海再運到重慶或者運到成都,肯定做不了,這就是過去二十多年加工貿易沒有轉移到中國內陸,而是轉到東南亞和越南的原因。為什么重慶能做這件事情呢?我們把兩頭在外轉化為一頭在內一頭在外,把原材料、零部件的80%,就是重慶本地,組裝的物流成本就很低,變劣勢為優勢。同時,由于是集群扎堆,品牌商、代工企業以及零部件廠商形成一個集群,他們的技術交流、技術進步、科研開發也到了這里,銷售結算也到這兒了,我們算了一下,一臺電腦500美元,在重慶留下的加工產業鏈,加工的產值、營銷商320美元,包括組裝留下60多美元,零部件500美元里邊,零部件占到250美元,200美元的加工營業額又在重慶。最難得的是品牌商把電腦全球銷售中70多美元的銷售額留在了重慶,也就是說表現為離岸金融結算,一年有一千多億美元的結算,結算了以后留下來附加值。所以,重慶把加工貿易的產業鏈從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到總裝,到銷售結算以及中間的部分研究開發都留在了重慶,這樣以來,我們的產業鏈就是300多美元,500美元,零部件250,組裝是70,運輸和銷售、庫存的通道是100美元,品牌商也就是70美元。這500美元的構成里邊,我們把300留在重慶,所以這樣的產業集群轉變,就是三中全會里說的,要轉變沿海加工貿易的模式,在內陸地區搞產業鏈,上中下游整機加零部件垂直一體化的模式。
加工貿易如此,工業制造業一般的制造業也是如此,當今世界不搞集群化的產業鏈,其實是沒有太多前途的。世界是平的,滿天的全球組合,物流成本都做不過來,一般來說,如果搞汽車就搞汽車的集群,如果搞機器人(11.470, -0.22, -1.88%)就搞機器人的集群,如果搞化工,某一個重要的分支,就搞分支的集群,重慶按照這個模式,最近也改造了汽車工業,原來的汽車工業我們是按照分開的,上汽在上海,長安在重慶,北汽當然在北京,二汽在武漢,一個地方一個大汽車公司,有了這個公司,這個地方不再引入別的汽車公司,這樣分工不一定符合產業集群的合理性。最近五年形成了1+10+1000,1是長安集團,在中國十大汽車里排在第四位,這是我們的主體。同時引入10家國內外知名的汽車廠商,福特、鈴木、五十鈴,最近又引入韓國現代。還包括上汽、二汽,上汽和通用合作的五十鈴,北汽還有一個汽車,中國重要的汽車廠商都在重慶,少則做十萬,多的做三十萬四十萬,福特在重慶做一百萬,所以重慶今年能生產270多萬輛車,31個省的排名,一個省的汽車數量重慶可能是第一位。這樣一來重慶的1000個零部件廠為十大品牌商都能服務的零部件廠商產生規模效益,汽車集群的效益特別高,今年汽車產業有五千多億,電子產業有六千億,這就形成重慶兩個支柱。
當今世界不管是常規的制造業還是加工貿易,都要有產業鏈的概念、集群的概念。另一方面作為未來,我們更要重視科技創新,對未來的產業來說,很重要的是信息化帶動下的各種制造業,互聯網背景下的制造業,信息產業為主體的制造業,我自己有一個大膽的預測,20年以后,如果世界工業產值翻一番多的話,電子信息產業從現在的20%有可能20年以后占到工業制造業的50%,現有的工業占到80%,但是翻了翻一后的20年以后的工業總產值可能也就是比重從80降到50,在這個意義上來講,未來的發展是要抓住和電子產業相關聯的各種高科技的制造業。重慶政府和企業家會商形成了今后五年十大支柱產業,十大高科技產業,這十大產業現在在重慶全部產值一千億,但是我們認為在五年以后,這十個產業全部產值會達到一萬億,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
這里邊包括集成電路、液晶面板,也包括機器人,也包括新興材料,還包括化工產品中中國全部靠進口的MDI新材料,也就是塑料的中間體的材料,還包括生物醫療工程,包括環境產業工程,新能源汽車工程,還有就是頁巖氣,這十個方面怎么樣找出來的,它是高科技,但是市場前景怎么樣呢?是不是會一哄而起呢?有多大的可能今后五年、十年、二十年保持市場需求呢?我們根據商務部中國一年進口兩萬億美元的概念,進口量中前50位的商品,中國有條件干,有一定基礎選了十樣,包括第一大進口的產品,液晶面板是第一大的,天然氣、原油是第二大的進口品,頁巖氣的開發爭取開300億,五六年以后300億就是一千億的產值,等于替代進口。液晶面板現在投了50億,預計明后年產值出來之后,逐漸發展到一千億。集成電路重慶現在有六個企業在運轉,有兩條六英寸的線,一條八英寸的線,每個月處理3萬片,一年36萬片,有12裝測試線,還有六寸、八寸、十八寸單晶硅拉棒的工廠,還有現在通信少不了的定位系統少不了的石英晶片也是一種芯片,全國大概一年要消耗兩百億顆,重慶每年生產20億顆,占到全球10%芯片數量。
總之把這些產業搞好了,使得汽車網絡終端產品拉動重慶五六年的增長,今后又有新的增長極拉動重慶五六年的發展。重慶這些年,工業增加值增長始終能保持全國第一,利潤去年是42%,今年繼續增長43%,利潤工業效益發展得比較好,工業投資是四千億,當今國內對工業投資興趣下降,都往房地產和金融、其他的方向投資,一個地方非常實在投資工業的,重慶算是一個,我們一年引進一百億美元有四十多億美元是搞工業的投資,這個地方工業投資規模較大,之所以大,因為工業效益好,如果工業效益不好沒人投資。總的來說,工業之所以效益和發展勢頭較好,和工業產值連的集聚以及高科技產業,市場前景看好的產業,根據市場需求而布局的產業的格局有關。
最后,要進一步加大開放。三中全會部署今年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元年,應該說整個國家進入了蓬勃改革開放的過程,改革也有紅利,改革能打破束縛,改革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所以,重慶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在市委的領導下,市委市政府今年安排了130項面上的改革,同時重點推進25項改革,其中有22項是經濟領域企業領域的改革。這些改革我們已經過市委全部批準,市政府全面在推進和落實之中,會產生很多的改革的紅利。限于時間關系,我不再展開。
總體上說,在當今世界的大格局下,中國的開放,中國的結構調整,中國的改革進入了新的時期,企業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開放、改革和結構調整的脈搏,與時俱進,就能贏得企業的未來,贏得企業家的未來。
謝謝大家!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