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根本動力,需要充分發揮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在職教師資培養中的主體作用,培養能力匹配、學歷適應、專業緊跟“產業賽道”的高質量職教師資。
“三新”理念引領培養方向
一是嫁接“新工科”技術高度,配置職教師資人才專業強度。“新工科”概念誕生于我國高等工程教育領域,是對標科學技術與服務國家戰略而對卓越人才培養規格的預期方案。“新工科”所具備的技術知識的前沿性和培養技術高度,是豐富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專業性培養內涵、強化“雙師型”職教師資專業能力和未來發展能力的重要基礎。以高水平工程科技知識和能力要求來提升“雙師型”職教師資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有利于突出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專業性和職業性的時代特征。
二是借力“新師范”開放廣度,積聚職業技術師范教育資源厚度。“新師范”是在師范專業認證和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概念。以“新師范”的理念推動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改革,將實現人才培養質量和學校培養能力的雙提升。一是通過突出理想信念和專業素養教育,落實職教師資人才關于踐行師德、學會教學、學會育人、學會發展等方面的培養要求。二是通過對高水平學校和企業以及職業院校的開放、協同、聯合,匯聚更多的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提升職業技術師范教育機構培養“雙師型”職教師資的基礎能力,滿足實行職業技術師范教育的“三導師”(高校教師、產業導師、職業學校教師)條件。
三是推進“新雙創”融合深度,拓展職教師資專業發展寬度。“新雙創”是基于國家“雙創”教育以人為本、推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相適應改革提出的教育改革理念。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服務就業和創業的屬性,要求活躍的創新思維、開闊的專業視野、敏銳的市場反應、靈活的職業適應能力,以及對未來職業教育領域發展態勢的追蹤等,都必須成為貫穿“雙師型”職教師資人才終身發展的職業素質與能力,貫穿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培養“雙師型”職教師資人才全過程。
“三對接”目標創新培養模式
“三對接”的職教師資培養模式是指對接中職開展職教對口招生培養職教本科人才,對接高等職業教育開展“專升本”職教本科人才培養,對接中職教師培養培訓實施在職中職碩士培養。
一是構建“三位一體”分流培養課程體系,即:一個專業可以根據人才培養需要,設置職教類、普教類或應用類職業方向,實現多方向有針對性的學生職業方向的適應能力培養。分流培養做到了既注重其扎實的基礎,即專業化培養,又注重其實踐能力,即職業針對性培養,實現學生專業知識培養與實踐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培養的結合。
二是開發小學分微課程,加強職業能力針對性和實踐性培養。在三類專業分流的“職業方向課程”主模塊均開發與設置適應學生個性發展和興趣需要,并及時反映社會、行業發展的小學分微課程或專題性課程。
三是開設合作教育課程,推進合作培養人才。在分流培養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各專業應依據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需求進行相應的課程體系改革,各類專業至少與企事業單位共同開發不少于6學分的合作教育課程,其中職教類專業與中高職院校合作教育課程不得低于4學分,普教類專業與普通中學的合作教育課程不得低于4學分,應用類專業則鼓勵與行業企業開展合作教育課程開發與建設。
四是大力開展校企深度合作,推進雙主體雙基地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校企結合,產教互促”為模式,推進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踐教學等各個環節的改革,建立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適應的教育教學改革機制,培養有專業能力和行業實踐能力全面發展的職教師資和應用型人才。
“三銜接”使命打通培養通道
一是依托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建立“本—碩—博”職教師資培養體系。我國教育博士專業學位先后設置了教育領導與管理、學校課程與教學、學生發展與教育、漢語國際教育等專業方向,但職業教育領域或方向沒有列入博士專業學位目錄。設置職業教育博士專業學位,對創新職業教育實踐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和優化教育學科類型、結構與層次具有重大作用。建議獨立設置職業教育師資專業博士點,開辟職業技術師范院校依條件、程序申報職業教育師資專業博士點的新通道。
二是創新碩士研究生層次的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模式。從當前中高職院校師資入口看,大部分非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培養的職教師資,雖在專業性方面有一定優勢,但普遍缺乏教師教育專業技能。積極創新碩士研究生層次的職業教育師資培養模式就迫在眉睫,具體舉措為:單列職教師資碩士招生計劃,單獨錄取;變革培養模式,打通職教本科推免碩士“4+2”培養通道、單列計劃招生“4+3”模式,探索一年制教育碩士培養方式;落實“職教師資12條”中關于“構建以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為主體、產教融合的多元培養培訓格局”的要求,在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先試先行。
“三融合”手段推進專業發展
一是國家職教師資培訓基地積極作為。加快啟動100家校企合作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申報,將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納入優先考慮范圍,豐富職教師資的有效社會供給。
二是工作本位學習模式促成“理實一體”。職業教育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亟須融入工作本位學習模式,具體舉措包括:第一,變革傳統的校本教師教育模式,將學習的場所由課堂轉移到工廠企業等工作現場,變工作現場為教學情境,使學習與工作相互促成,學習者的學習是來自工作場所執行工作任務的學習,同時其所承擔的工作也受學習需要的影響。第二,與專業學習相融合,通過工讀交替的課程安排,生成基于工作實踐反思的實踐性知識與實踐智慧。第三,推動工商企業等多領域多部門多方位的全息參與,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實施方案、經費支持、技術技能評價等方面體現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打造為了工作、基于工作、在工作中的“任務共同體”,營造職教師資培養培訓的全息參與格局。
三是技術賦能卓越教師養成。應對技術變革,卓越教師的養成要做到:第一,以“國家工匠之師”為引領,以職教教師核心能力為標的,改革職教教師培養培訓的理念、模式、方式與策略;第二,為職教教師的教學實踐搭建理論與方法,利用智能技術賦能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第三,全面提升職教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提升技術應用能力;第四,加強職教教師專業發展規律研究,深化“互聯網+”教育內涵研究。
(作者閔學良系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教授,付小倩系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研究員,左和平系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校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