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數字化轉型的上海實踐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國有企業是代表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先導力量。在數字化變革時代,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日前,上海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提出,將建立數字化轉型的多元化參與新機制,將數字化轉型“提質增效”目標納入項目建設考核指標,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有了更切實的抓手。
上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白廷輝表示,數字化轉型是事關長遠、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是構建上海國資國企未來戰略新優勢的關鍵之舉,需要以改革引領數字變革。根據上海在新形勢下對數字化轉型的要求,上海市國資委將持續優化體制機制,促進上海市國有企業更加自覺、更加系統、更加全面地開展數字化轉型。
上汽延鋒數字工廠。資料照片
納入考核 動態跟蹤管控
目標是成功的坐標。針對國企數字化轉型,上海國資委首先在宏觀戰略層面明確了數字化轉型主要方向、建設目標和重點任務,并將分解目標任務納入企業年度工作計劃,加強動態跟蹤和閉環管控。具體體現在與企業一把手簽訂《創新使命責任書》,把數字化轉型納入企業領導人員任期考核中。據悉,目前上海市已完成第一批14家企業集團法定代表人創新使命責任書(2020-2022)簽訂工作。
在此基礎上,上海市國資委將加大建立和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優化資源和資金配置。如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將相關重點項目納入工業互聯網項目儲備庫,優先給予支持,國有企業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相關費用,在經營業績考核中,經認定后,視同于利潤。
在相關市場專業人士看來,數字化轉型的終極目的是提高企業內部運營效率或外部經營業績,如果只是簡單把線下的工作“搬運”上網,那毫無意義。在企業內部,數字化轉型是每個部門都能做的事情,但是各個部門在人財物上的資源有限,最終的數據也難以在企業層面真正流動起來。
簡而言之,由于企業內部數據涉及不同的組織架構、制度設計,甚至是部門利益等,所以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必須是“一把手”工程。
一企一策 重視示范引領
一般而言,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企業基因、業務架構、人才體系、企業文化等息息相關,盡管部分業務可參考已有的案例,但核心業務如研發和供應鏈,更多應根據企業所處的發展階段、業務復雜度來因地制宜地設計。
針對這一難題,上海市國資委提出,將聚焦生產制造、服務貿易、建筑建造、金融服務、功能保障等五大領域,以“一業一特、一企一策”推動國企數字化轉型。
首先是場景驅動,指導企業找準最具價值、最需突破的場景先行先試,形成企業典型案例,給予重點支持。
其次是資源集聚,依托“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五個新城”等重大戰略,建設國有企業數字化發展示范區與承載地。
最后是主體建設,支持條件成熟、符合企業戰略方向的數字化業務部門或團隊,單獨發展、重點培育。
如近兩年,上汽集團的數字化轉型已取得初步成效。據上汽集團旗下延鋒國際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凱介紹,目前上汽旗下以延鋒為代表的數字工廠成功實現了生產效率提升30%,場地節約30%,經濟效益提升30%。此外,上汽還在試點數字化管理,建設“能效管理平臺”,已覆蓋上汽所屬120余家企業;推出數字化產品,其自主研發的“斑馬”車聯網系統已搭載于多個主流車型;探索數字化服務,建設移動出行服務平臺,已集聚超過3000萬名用戶,服務年觸達用戶數億次。2020年初,又專門成立了零束軟件分公司,加快提升“軟件定義汽車”的能力。
根據規劃,到2025年,上海國資數字經濟比重較2020年翻一番,80%以上國有企業初步實現數字化轉型,在數據運營、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領域孵化培育5至10家具備獨立運營能力的數字新主體。
打破“信息孤島” 探索“揭榜掛帥”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信息孤島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這往往使得不同機構、部門和業務線間的數據難以流通和兼容,最終導致局部和整體的治理脫節。
基于此,上海市國資委提出三方面發力:一是重視數據在治理中的作用,以數據治理夯實轉型基礎。即數字化轉型首先要打破“信息孤島”,破除“數據煙囪”。
二是優化體制機制激發轉型活力,探索與數字經濟發展規律相適應、與企業發展階段相匹配的機制突破。據悉,上海市國資委將根據國有企業數字經濟發展中的功能定位,在薪酬、考核、激勵、人才等方面匹配不同的體制機制。
三是以整體數字平臺賦能發展,構建具備“云、網、數、安、鏈、智”技術能力的國資數字整體賦能平臺,促進數據集約管理、共享流動、有效利用,不斷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
國企數字化轉型,也需要借助市場化的“揭榜掛帥”。今年5月,上海市國資委與上海市經信委、科委等共同舉辦上海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創新大賽,設立數字底座、數字金融、數字智造、數字城市和數字商貿5個分賽道,共征集到1014家企業提供的超過1500個場景解決方案。
目前,上海市屬國企已經與30家創新大賽頭部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發布“有數了”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云平臺。同時,謀劃建設交通、制造、商貿等N個行業數字賦能子平臺,推動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數據貫通、資源共享、業務協同和深度創新應用。
在這一領域,上海市不少國企也邁出探索步伐。
光明乳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升級,數字賦能“訂奶專家”隨心訂平臺轉型為“鮮食宅配平臺”,打造一滴奶的數字化之旅,實現了“從田地到餐桌”的全過程追溯和供應鏈協同。浦發銀行加快開放銀行建設,以客戶為中心,從“千人一面”向“千人千面”升級,建設“In+hub”創新社區 ,推動產業+金融+科技深度融合。
作為上海商業零售“航母”,擁有近4000家線下門店的百聯集團從2020年疫情開始加速其數字化轉型步伐。百聯集團董事長葉永明介紹,目前百聯不僅創新性地打通了與拼多多、天貓等電商巨頭的“壁壘”,同時全面強化其自有平臺i百聯的價值,通過“直播帶貨”“到家服務”“基地直采”等諸多數字化手段,著力推動“巨艦”駛入數字化海洋。(記者 胡潔菲 上海報道)
?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