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長期位居全國前三,三次產業增加值均居全國前列,擁有41個工業大類,山東在我國經濟版圖中地位歷來十分突出,在全國發展格局中處于優勢地位。然而,歷經數十年發展,山東形成了資源型、重化型的產業結構,路徑依賴嚴重,面臨著沉重的資源和環境壓力。
發展如何又好又快?黨的十八大以來,內外壓力俱存的山東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奮力邁上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砥礪奮進多年,必將形成厚積薄發之勢,山東產業發展正在實現由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的良性蛻變。如今,繼續領跑北方經濟的山東挺膺擔當,致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塑造發展新優勢,努力成為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
動能轉換闖新路
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山東形成了資源型、重化型產業結構,鋼鐵、地煉、焦化、電解鋁等行業產能居全國前列。但隨著發展動力的更迭和外部環境變化,產業結構偏重、新動能成長遲緩、活力不足等弊端,讓山東發展步伐日顯沉重。
從山東內部審視,傳統產業占工業比重一度高達70%,其中重化工業又占傳統產業約70%;能源消耗特別是煤炭消費量在全國的占比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全國居前;上游產業占比高,終端產品開發不足,產業鏈條短;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少,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的比重低……
2018年1月,國務院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山東就此發起一場聲勢浩大的新舊動能轉換攻勢。
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更是山東的深厚“家底”。“我們沒有把傳統產業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而是立足基礎優勢和發展趨勢,不斷優化布局、改造提升。”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王茂慶說,山東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動七大高耗能行業大布局大調整大優化,鋼鐵行業“兩基地四集群”基本形成,深入實施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化工企業入園率達到42.5%。去年全省規上工業能耗強度下降5.2%,生態底色更加凸顯。
在濱州市魏橋輕量化基地,一口魚缸中漂浮著兩塊手機大小的蜂窩狀泡沫鋁板。這一新材料密度不及水的一半,壓縮強度卻是碳鋼的5倍,且集降噪、防火、防爆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可在建筑、通信、交通等領域廣泛使用,讓鋁這一傳統材料有了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山東持續探索淘汰落后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的新舊動能轉換路徑,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旅產業、現代輕工紡織、現代金融服務“十強產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大力培育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四新”經濟,新動能加快集聚,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據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胡薄介紹,2023年,山東“四新”經濟投資占比達57.1%,3年提高5.8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超過51%,3年提高6.3個百分點。數字經濟規模占比超過47%,高于全國3個百分點,產業數字化指數居全國前列。
綠色低碳強產業
仰望星空,濟鋼人逐夢“星辰大海”。濟鋼集團董事長苗剛說,濟鋼衛星總裝基地一期項目預計今年10月試運行,意味著濟鋼的廠房里將出現濟鋼制造的衛星,這也是第一顆在濟南自主研發、制造并總裝的衛星。2017年7月,濟鋼成為全國首家鋼鐵產線整體關停的千萬噸級城市鋼廠。7年間,濟鋼從“靠鋼吃飯”到“棄鋼發展”,在空天信息、先進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現代工業服務領域塑造新優勢。
動能轉換的艱辛探索迸發出源源不竭的發展動能。2022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支持山東在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基礎上,著力探索轉型發展之路,進一步增強區域發展活力動力,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以此為肇始,山東開啟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新征程。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張海波說,山東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舊動能提檔升級,新動能拔節生長。攪拌、涂布、輥壓、分條……位于棗莊的山東吉利欣旺達動力電池有限公司生產線上,一個動力電池包從原材料到成品要經過52道工序,然后被安裝到多款熱門車型。“我們搭建的全自動模組產線和動力電池系統產線均為自主研發,產品具有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高安全等特點,能有效提升電動汽車安全、續航等性能。”公司公共關系部部長余海說。
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王茂慶介紹,在新興產業培育方面,山東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深入實施集成電路“強芯”、高端軟件“鑄魂”等數字產業十大工程。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2023年已達到51.35%。
為搶占未來產業發展“智”高點,山東以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未來網絡、量子科技、人形機器人、深海空天等成長性強的新賽道為重點,加快實施未來產業培育發展計劃,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未來產業策源地。
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的機房區域,“山河”超級計算平臺正高速運轉。在強大算力支撐下,虛擬數字人通過接入大模型完成智能問答,僅需百余小時即可完成訓練;空氣質量預報精度可達2公里范圍,相當于具體到每一個小區……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副主任、濟南超算研究院院長潘景山說,算力賦能千行百業,讓天氣預報與氣候預測、海洋環境模擬分析、信息安全、工業仿真、智慧城市等領域的3000多家單位搭上“算力快車”。
如今,濟南空天信息、青島人工智能、濰坊元宇宙、煙臺東方航天港等一批特色未來產業園區穩步成長。在濰坊,歌爾股份、浪潮華光、共達電聲等元宇宙相關企業超過200家,擁有相關授權發明專利4000余項,形成了以硬件制造為引領,軟件開發與內容生產、應用場景協同發展的元宇宙產業集群;在濟南,沿著量子信息全產業鏈條,當地聚焦量子科學基礎研究、核心元器件研制、整機制造、系統集成、網絡建設、運營服務,形成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全領域布局……
優化格局向未來
地處南北交界地帶,山東是我國由南向北擴大開放、由東向西梯度發展的戰略節點。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山東正努力成為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
黃河戰略高揚龍頭。九曲黃河綿延萬里,地處黃河入海口的山東,無論是從區位上還是在經濟規模上,都是黃河流域當之無愧的“龍頭”。山東編制沿黃生態廊道保護建設規劃,配套實施生態環保、水利建設等專項規劃,制定若干政策,并設立百億元規模黃河戰略母基金,整體政策架構基本成型。山東發揮龍頭作用,牽頭成立黃河流域科創、產教、自貿試驗區等30多個聯盟組織,開展了100余項省際合作事項,搭建沿黃九省區合作共贏的廣闊舞臺;聚力打造黃河流域最便捷最經濟出海口,簽署與中原城市群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協議,布局建設51個內陸港,促進境內綜合運輸成本大幅降低。
經略海洋挺進深藍。擁有3000多公里海岸線、近16萬平方公里毗鄰海域的山東堅持陸海統籌、向海圖強,依托32個省級海洋特色產業園區,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業、海洋電力業等6個海洋產業增加值位居全國第一位。山東還擁有嶗山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等50余個重點海洋科研平臺,聚集了國家海洋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
深化改革釋放活力。山東每年篩選一批“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事項集中推進,圍繞開發區改革、數字經濟、共同富裕、內外貿一體化等推出系列改革舉措,開展“點菜單”式改革等省級試點,政策疊加效應日益凸顯。聚焦重點領域抓改革,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實施經略海洋戰略的系列改革舉措陸續落地,九成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營商環境整體水平位列全國第一方陣。截至今年4月底,山東省經營主體超1478萬家,居全國第二位。
對外開放隆起高地。山東地理區位優越、產業基礎雄厚、開放優勢明顯,是我國東部沿海重要的開放大省,也是面向東北亞、連接“一帶一路”、連通歐美的重要橋頭堡。近年來,山東主動融入國家開放大局,全面深化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改革,大力提升開放層次和開放能級,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鄉村振興百花齊放。山東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強化措施、創新實踐,加快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持續擦亮“全國農業看山東”的金字招牌,不斷推動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檔升級。從黃河灘區到沂蒙老區,從黃海之濱到運河之畔,從丘陵山岳到鹽堿灘涂,廣袤的齊魯鄉野呈現出一幅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三生三美”詩情畫意圖。
齊魯大地蝶變升級,動力活力蓬勃迸發。“十四五”以來,山東省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上2個萬億元大臺階,3年年均增長6%,去年達到9.2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三。今年一季度,山東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實現生產總值21652億元,同比增長6.0%,連續4年增速好于全國的勢頭得到延續。
無邊光景時時新。如今的山東,產業結構、能源體系更優,發展動力更強,質量效益更高,經濟持續向好、長期向好的態勢得以鞏固。(楊守勇 陳灝 陳國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