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關乎著建設美麗中國和海洋強國。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遼寧大連、山東青島等地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力度,以美麗海灣建設為統領,大力實施海洋綜合治理,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生態環境部最新發布的《2023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管轄海域水質總體穩中趨好,近岸海域水質持續改善,優良(一、二類)水質面積比例為85%,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監測的典型海洋生態系統,7處呈健康狀態,17處呈亞健康狀態,無不健康狀態。
不過,我國近岸海域環境容量有限,海洋生態系統脆弱的狀況仍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海洋生態保護依然任重道遠,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大力實施海洋綜合治理,推動美麗海灣建設。優化空間布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美麗海灣建設提供空間保障;總結美麗海灣建設經驗,梯次推進美麗海灣建設與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海灣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持續推進海洋生態修復等重大生態項目,開展岸線和海島的整治與修復,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例如,大連以莊河、太平灣等重大生態修復項目為抓手,持續推進岸線和海島的整治與修復。
堅持依法治海,鞏固拓展海域清理整頓成果。應全面開展非法違規占用海域、灘涂、岸線問題清理整頓工作,真正還海、還岸、還景于民,不斷提升市民和游客的獲得感、幸福感。舉例來看,截至目前,大連市共清理養殖用海問題15560個,整治海域面積約13.72萬公頃,全市依法用海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
加強陸海統籌,積極推動陸上生態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表現在海里,根子在陸上。實現海洋生態環境有效治理的關鍵在“陸上”而不在“海里”。不僅要嚴把建設項目準入關,嚴禁產業政策淘汰類項目在濱海布局,還要建立完善海岸線日常巡護巡查機制,排查整治農村面源、城市生活源、工業園區等污染源。
要堅持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重,努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高水平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為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動能。應牢固樹立“海洋經濟+海洋生態”融合發展理念,推動“生態+”海洋綠色經濟轉型升級。(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溫濟聰)
相關稿件